2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船舶集團”)揭牌成立。中國船舶集團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集團”)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重工”)聯合重組成立,資產總額7900億元。中國船舶集團的成立標志著國有企業的專業化整合邁出重要一步。
南北船合并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上指出,組建中國船舶集團是推動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大舉措,是增強我國船舶工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中國船舶集團應在發展壯大主業實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深化企業改革、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中國船舶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表示,成立中國船舶集團,是全面加速海洋強國、制造強國、科技強國建設,全面推動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提升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中國船舶集團將堅持創新驅動、加速高端轉型,聚焦發展壯大主業實業,為世界一流海軍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船舶集團擁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資產總額7900億元,員工31萬人,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船舶工業國家隊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船舶工業發展的國家隊,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將在大型郵輪、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世界級海洋裝備領域不斷發展,引領我國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國走向造船強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海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俗稱“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業總公司拆分而成。10月25日,“南北船”兩大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準,同意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新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由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整體劃入中國船舶集團。
中船集團組建于1999年7月1日,旗下上市公司有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船科技,擁有修造船、海洋工程、動力裝備、機電設備、信息與控制、生產性現代服務業等6大板塊。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旗下上市公司有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中國應急、久之洋等。
針對南北船重組的主要影響,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一是利于優化產能資源,有效去除過剩產能;二是一定程度上減少無效競爭,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三是完善全產業鏈,發揮互補和協同效應。
迎資產重估機會
“南北船”重組采取的是集團層面重組和上市公司層面重組兩線并行策略。目前,上市公司層面的重組穩步推進。
11月8日,中國船舶公告《中國船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根據公告,方案實施完成后,中國船舶將持有江南造船100%股權、外高橋造船100%股權、中船澄西100%股權、黃埔文沖85.5207%股權及廣船國際79.4586%股權。
中國船舶稱,在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正在籌劃戰略性重組的背景下,本次交易方案的優化調整有利于中國船舶優化資本結構、積極穩妥加快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及船舶行業戰略性重組。
在南北船戰略性重組背景下,中國船舶的方案也被視作為兩大集團重組后上市公司層面的進一步運作鋪路。
安信證券分析師余平認為,“南北船”合并后,需要解決上市公司平臺定位調整以及同業競爭等問題。隨著集團人事和職能部門調整到位,旗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等資本運作或將展開。船舶板塊旗下上市公司有望迎來資產重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