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溫嶺舉辦,行業大咖、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相約“論劍”。
機床是工業母機,是制造業的根基,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浙江通過民營自主創新和引入頭部外資企業雙輪驅動,在我省的臺州、杭州、寧波、嘉興等地形成了工業母機產業集聚。
這其中,臺州涌現出海德曼機床、杰克機床、北平機床、東部數控等2000多家企業,且全部為民營企業。這也是工業母機全國盛會第三次落地溫嶺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碼臺州機床發展壯大的難與險、變與謀,或可為浙產機床向上走、沖刺高端領域提供借鑒。
韌性增強
全產業鏈“多點開花”
海德曼生產車間。受訪者供圖作為臺州機床裝備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位于玉環的海德曼表現亮眼。
“走,帶你們到車間看看。”海德曼副總經理林素君帶我們穿過一臺臺簇新的智能車床,最終停在一臺老機床前。“這是我們2012年下線的第一批高端機床,十多年過去了,連續加工的穩定性幾乎沒變。”林素君說,他們在2022年邀請第三方機構對機床性能進行測試,精度和主軸跳動基本和剛出廠時保持一致,誤差在0.5微米。
一臺好機床,需要全產業鏈“齊步走”——基礎部件決定了功能部件,功能部件又決定了主機性能,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
機床產業在向上走,產業鏈上的企業都不能落后。
“刀具是機床的牙齒,每年沒有30%的性能提升,晚上我都睡不好覺。”力鋒刀具總經理邵建地的底氣,來源于2022年在湖南設立的研發中心。該中心研發出來的刀具涂層,在去年下半年成功應用。邵建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刀片,“新研發的涂層厚度相當于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最多能包含14層涂層,壽命提升了一倍,價格卻只有國際市場的三分之一。”
在2024年德國漢諾威展會上,新樣品被客戶掃蕩一空,隨之而來的是小批量試單,“以前不自信,現在覺得也能跟國外品牌掰掰手腕了!”問及當下訂單情況,邵建地笑道,“現在淡季不淡,旺季只會更旺。”
刀塔是安放刀具的重要部件,刀塔不穩,再鋒利的刀具也沒用。在這個小眾市場,三和數控戰績斐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5%,今年上半年產值同比增長28%,“這幾年刀塔的需求增長快,產品性能提升、迭代也很快,我們也得快馬加鞭。”總經理林堅勇說,不斷疊加的實用型創新帶來性能上的質變,三和數控的刀塔重復定位精度保持在2角秒,穩定性和效率大大增強。
浙江是工業母機產業先發省份,在臺州、寧波、杭州、嘉興等地,已經集聚了數千家數控機床企業,形成了整機及電主軸、滾珠絲桿、直線導軌等零部件企業協作共生的產業鏈體系。
具體來看,各地發展各有側重。寧波以超大型壓鑄單元、精密沖壓機床和高端數控機床為主;嘉興則更多是走引入國際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整體提升的路線;臺州則以本地民營企業為根基。
“臺州機床發展的秘訣,在于欣欣向榮的產業鏈生態,韌性十足。”臺州市經信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刀塔、液壓卡盤、工量刃具等關鍵部件配套率在臺州達到90%以上,另一方面,機床與本地優勢產業聯動發展,如溫嶺泵與電機、玉環閥門等產業形成了強大的市場需求支撐,機床產業的發展又推動當地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一位來自嘉興的機床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對于臺州機床的印象是中低端,現在明顯感覺到他們在進步,質量管理體系、產品技術水平都提升得很快,比如北平機床的磨床,比起國際頂尖產品也不遜色。”
技術突破
打造向上的主引擎
“溫嶺某空壓機企業預定了國外品牌的機床,預付了2000萬元,還要等兩年才交付;杭州某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用的是德國機床,擔心后面人家不愿意賣給他們。”說起行業見聞,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副院長武建偉有點無奈。
對臺州機床整個行業來說,建設“塔尖重器”這一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迫在眉睫。
“在數控系統、絲杠導軌、主軸等核心零部件領域,我們距離國際先進技術差距明顯,高端領域的攻堅并非企業單打獨斗就能成功。”武建偉說,機床產業的技術攻關到了必須凝聚合力的時候。
去年7月,由溫嶺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學牽頭共建的浙江省高檔數控機床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落戶溫嶺,聚力突破數控機床領域一批“卡脖子”技術,并促進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
一些共性問題,逐步有了眉目。來自創新中心的團隊,走訪了海德曼等上百家機床企業,收集共性技術難題,形成13個項目指南。省科技廳下達的2024年度“尖兵領雁+X”研發攻關計劃項目中,創新中心承擔12項,其中牽頭6項、參與6項,投運以來,累計已獲省部級立項攻關項目13項。
“創新中心與杰克科技股份合作的隨動數控偏心圓磨床,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加工精度比肩國際頂尖水平。”武建偉告訴記者,“我們鉚足了勁,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硬骨頭啃下來,到時候浙產機床整體水平能往上‘跳一跳’。”
在創新中心的項目簿上,新合作新訂單不斷。比如華馳機械的機床設備換上華中數控的“大腦”后,機床精度、效率提升了近一半;為玉環屹捷機床量身定制的高精度硬車車床,正在設計階段……
創新中心的視野并不局限在一地一域,服務半徑正在逐漸延展。省內,與桐鄉市三精自動化科技合作搭建醫療器械刀具的中試驗證平臺,與杭州三相科技共同進行儲能電機項目研發,杭機股份、海天精工等10余家企業均在合作名錄;省外,與北京精雕共同搭建中試驗證平臺。
積極打造“塔尖重器”,借助平臺的力量助力工業母機向上走,已經成為各地的共識。
寧波,目前已經形成以等材制造和減材制造工業母機為核心,增材制造裝備為輔的發展格局。為了提高行業發展水平,當地成功創建了智能成型、電驅動兩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甬江實驗室等,也開始聚焦工業母機“卡脖子”技術開展研究。在9月上旬舉辦的第十四屆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上,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寧波智能機床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金剛旋耕刀”、盾構刀具高可靠自動化釬焊裝備等明星產品驚艷亮相,產品的卓越性能和先進技術水平,贏得了與會者一致好評。
市場開拓
在使用中迭代更新
“技術上能達到國外水準,但市場認可度不行,做出來也賣不出去,企業哪來的動力?”“同樣性能的產品,客戶寧可多花錢,也一定要買國外進口品牌”……走訪中,我們聽到不少機床企業的困惑。
面對這一困境,一些企業開始進行探索。“我們從行業頭部企業突圍。”林素君說,海德曼的市場口碑,是靠進入比亞迪、三一重工等頭部企業的采購體系積累起來的。
在保證企業服務的高標準上,海德曼可謂費盡心思。為了提高用戶黏性,他們配備了專門的售前工程師。“以前是有了產品再向客戶推銷,現在則把功課做到前頭,針對客戶需求量身定制產品。”林素君說。
不少企業意識到了這一點。東部數控研發新產品時,會給關系緊密的合作商免費試用,“上次我們3個月優化調整了3個版本,最終投向市場的產品獲得了客戶好評。”
事實上,機床產品的本地化應用,也是一個大市場。在力鋒刀具生產車間,我們看到了東部數控機床的身影。邵建地介紹,以前機床企業和他們之間互相瞧不上,后來通過行業交流,嘗試著用了下,沒想到還不錯,他們就追加了訂單。
旨恒機床負責人趙加平對此頗有感觸,他們生產的電主軸車銑復合機床,超過三分之一應用在臺州。在不少企業看來,地域相近是他們選擇本地機床的一大原因,“一旦遇到問題,維修工程師便會火速前來,維護時間成本大大降低”。
現如今,浙江各地都極為重視產業生態的構建和企業的協同發展。今年,“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活動相繼在平湖、溫嶺等地舉辦。“浙江是工業母機大省,技術優勢明顯,應用場景豐富,是推動我國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要強化結對攻關、技術供給、需求牽引、交流合作,促進產需協同和大中小企業融通,實現同步研發、共同驗證和利益共享。”工信部裝備中心總工程師左世全表示。
在應用這條路上,有企業劍走偏鋒,專做定制化機床。比如大眾精機,其研發的立式車銑復合中心入選省首臺(套),當下正在攻關超高壓水去毛刺設備。“別人的市場好比海水、江水,我們就是在一潭水庫中精耕細作,市場空間不大,需要企業家有一些情懷。”大眾精機負責人阮思郡說。
在行業專家看來,無論走什么路,關鍵要讓機床用起來,在使用中迭代更新。浙江的應對之策是集群。目前,浙江將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產業納入“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中的15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布局了2個核心區和3個協同區,并協調臺州、寧波、嘉興、杭州四地簽訂協調發展機制,構建“全省統籌、差異定位、特色發展、跨區融合”的“一盤棋”發展格局。
“通過推動集群發展,可以促進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合作,也能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整體‘齊步走’,凝聚發展合力。”省經信廳高端裝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前8個月,浙江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產業集群營收同比增長7%。上揚的曲線里,是浙江工業母機可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