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目前為止,除了一季度,其他月份市場表現好于預期。去年年底協會預測今年銷量會下降2%,從現在的行業運行情況看,二、三季度表現都好于去年,按這個趨勢四季度也會不錯,因此,今年全年很有可能好于去年的判斷。有供應鏈的保證,今年全年汽車產銷量降幅可能會在4%左右。‘十四五’期間,我國汽車產銷會緩慢增長,增速或在1%到1.5%左右?!苯?,在2020年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期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專訪,并就汽車市場以及供應鏈問題發表了看法。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2020年~9月,汽車制造業完成營業收入56013.1億元,同比增長0.5%,結束了1~8月下降趨勢,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7.6%。10月上中旬,11家重點企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03.9萬輛和92.5萬輛。其中產量同比增長2.8%,銷量同比下降5.3%。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6萬輛和10.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和11.5%。
汽車產業穩中回升
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下,全球進入動蕩變革期,突發的新冠疫情和復雜的國際形勢疊加了新的困難、風險、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受大背景影響,近兩年來,車市情形并不樂觀,今年以來,有不少的車企瀕臨破產,面臨淘汰,但也有不少的豪華品牌逆勢上揚。
師建華表示,去年由于宏觀經濟不樂觀、汽車行業面臨補貼退坡等,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出現下滑。不過,今年以來,疫情基本穩定以后,經濟在回升的過程中,汽車產業反而恢復得很好,從4月份開始就一直在快速增長,前三個季度累計降幅縮小到7%以內,這至少說明我們的產業鏈可以形成閉環、是相對完整的,能夠保障汽車產業的基本需要,所以才有了每個月不斷的正增長。
“中國汽車行業不是壟斷行業,而是完全競爭的行業,當出現宏觀形勢走弱、消費能力不足的情況時,汽車市場會受到影響,而當市場低迷時中低端產品往往最為受傷。這是由于中低端產品對應的就是低端收入人群。普通老百姓收入由于消費能力下降就不敢消費了,直接影響到了中低端產品的銷量。與之相反,高收入者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一些做好了購車準備的消費者還會選擇消費升級,因此,收入較高的人群肯定消費高端車,有些消費者升級消費高端品牌,導致高端車市場高速增長,中低端車市場下滑?!睅熃ㄈA表示。
他還表示,國內宏觀經濟正增長已成定局,中國汽車產業步入新的發展軌道。在政府持續推出有效政策和各方的努力下,中國仍在一系列新挑戰和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中實現了宏觀經濟的正增長,汽車產業和企業更是迎難而上,表現強勁,抓住了新“四化”和后疫情時代的重大機遇,發展勢頭持續向好,成為帶動整個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力量之一。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步入新的發展軌道,并在新“四化”巨浪中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舉國體制優勢、超大市場規模、龐大消費實力、新基建發展迅速、產業鏈韌性強勁……一系列中國特有的良好環境是保障汽車產業發展長期向好的基礎底色。
當前,中國成為了全球疫情控制得最為快速的國家,不少車企在疫情控制之后也率先在中國恢復了生產與銷售。隨著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出臺各種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如放寬限購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推進智能汽車發展等,車市也迎來了“曙光”,不少供應商也紛紛邁入汽車產業中來,比如華為今年在北京國際車展上發布了電驅動等。
他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較大潛力。企業也根據市場需要和自身優勢選擇定位。華為作為高科技企業,看準了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電動化和智能化是我們國家實現汽車強國重要的突破口,是我們提升自己、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汽車正在向大型移動智能終端轉型,智能化和數據化使汽車能夠帶來駕駛舒適、人機互動的享受,還可以作為生活空間,娛樂、辦公的空間等,而華為恰恰是具有這方面優勢的高科技企業。面對新型消費者的無限想象需求,在這樣的消費環境下,如果華為助力汽車制造商將汽車設計得更為智能,有志于成為中國的“博世”當然值得點贊。
他還表示,“而新能源汽車致勝關鍵就是產品要過硬,產品從質量、性能、設計、安全性、可靠性各方面都需要做到與傳統燃油車一樣的程度,續航里程和充電方便性又都能滿足消費者預期,不再有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p>
企業應“壯士斷腕”及時轉型
因疫情引發的蝴蝶效應曾席卷汽車產業,如產業鏈上游供應商停工導致斷供、各大車企產量直線降低、經銷商無法完成業績預期、新車上市速度大幅度放緩、車主閉門不出讓后市場萎縮。而這種種,也引發了師建華等行業人士的思考。
師建華表示:“以前大家沒有過多擔憂供應鏈安全問題,直到今年疫情的出現,確實出現了一些企業因為斷供停工停產的情況,供應鏈安全可控問題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重視。應該說,供應鏈安全問題確實存在。目前,國內汽車產業鏈的傳統競爭優勢逐漸減弱,推動新舊競爭優勢轉換已刻不容緩,‘大而不強’‘全而不優’、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高端設備‘卡脖子’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p>
“我認為對于現在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說,戰略調整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企業要做不同的考量。傳統的零部件企業確實面臨戰略轉型的問題;而對于有產品靠近未來智能化、電動化的企業相對容易一些,維持自己生存的同時開發適合未來的產品;而現有產品面臨淘汰趨勢的企業則必須要做出抉擇,盡快轉型或壯士斷腕重新定位,從現在開始研發新產品。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更是技術進步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現象,從這個企業來考慮很殘酷,從整個發展趨勢來說,只有這樣的更新迭代,不斷的進步才能夠發展,需要企業自己去把握?!?/p>
目前,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是中國汽車產業從跟隨到超越和引領的歷史機遇,將全面改變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形態,提供更廣闊、更豐富的發展空間,也帶來了顛覆性的機遇和變革。汽車產品價值正逐步由傳統硬件銷售向持續軟件服務和創新轉移,全生命周期附加值大幅提升,進而引發一系列商業模式的變革。
師建華還表示,新四化賦予汽車供應鏈新定義,新要素重塑供應鏈新格局。在汽車新“四化”的驅動下,汽車制造商的產品服務范圍已經從生產線下逐步覆蓋到汽車全生命周期,數據將作為驅動軟件定義汽車的原動力進入汽車供應鏈大家庭,算力供應鏈、能源供應鏈也將作為未來汽車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要素。汽車供應鏈的內涵也在不斷延伸和拓寬,汽車生態不斷擴展,逐漸形成立體化新格局。越來越多以汽車為中心的生態圈正在興起,給傳統汽車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產業間跨界融合發展、相互賦能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新產業生態形成的過程中,供應鏈企業應加強融入生態圈的意識,利用新資源、新技術、新模式實現轉型發展,在產業鏈重構過程中占據先機,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不過,他還提醒到,構建暢通、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根基所在。特別在當前在世界大變局加速演化特征日趨明顯的背景下,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難度和緊迫性顯著上升,只有充分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才能有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今年中央在“六穩”的基礎上提出的“六保”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