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于福建廈門舉辦的第二屆福建省“新烯望、新產業、新動能”石墨烯高峰論壇上,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KonstantinNovoselov,與炭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萬林等多位“重磅級”專家,與會共推石墨烯產業的發展。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燦民在論壇上表示,福建將繼續組織實施石墨烯重大專項,推動福建省石墨烯產業加快發展。
石墨烯產業正點燃福建的新“烯”望,成為福建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新動能。
目前,福建石墨烯產業已形成了以福州和廈門為創新核心區,廈門火炬高新區、泉州晉江和三明永安為產業集聚區的“兩核三區”產業發展格局,在原料制備、復合材料、電子信息等應用領域取得大量產業成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石墨烯是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透光性好、導熱系數高、電子遷移率高、電阻率低等優異性能,是目前已發現的最薄、最堅硬納米材料之一,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能源、環境保護等領域極具應用潛力。
福建省在中國較早布局培育發展石墨烯產業。去年7月,福建官方為石墨烯產業發展定下新目標:到20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石墨烯材料研發、制備、應用等產業發展體系;到2025年,成為中國石墨烯技術創新先導區、國際合作引領區、產業應用示范區。
發展石墨烯產業,福建優勢獨具。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福建已探明石墨礦產地15處,累計探明晶質(鱗片)石墨和隱晶質(微晶)石墨儲量超過300萬噸,以隱晶質(微晶)石墨為主,保有儲量137.4萬噸,主要分布在三明、龍巖、南平等地,其中三明永安是中國南方主要的石墨儲藏地。
近年來,多個石墨烯產業項目落地福建。其中,莆田秀嶼區石墨烯改性錦綸及其面料生產項目,通過功能性纖維的關鍵技術研究和工業化生產,推進高性能纖維、石墨烯的產業化。
官方統計數據則顯示,福建已涌現出40多家具有一定實力的石墨烯相關企業,2017年福建高端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實現產值約20億元(人民幣,下同),下游應用相關產業產值近100億元。
多位業界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建已在全球石墨烯產業版圖上占據“一席之地”,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基本形成從資源開采-材料制備-下游應用-終端產品及相關配套的產業鏈。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石墨烯工程與產業研究院院長田中群透露,廈門大學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能源與石墨烯創新平臺,配套亞洲首座無噪音實驗室、防震動實驗室、潔凈實驗室、超干燥實驗室等一流研發設施。
田中群認為,石墨烯及其它二維材料產業的發展,將帶動福建相關產業技術進步,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