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三五”時期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由“十二五”的追求規模擴張,轉變為追求產業升級、降低成本、擴大應用,目前主管部門正在制定相關政策推動這一任務的落實。在2月16日由中國光伏行...
“十三五”時期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由“十二五”的追求規模擴張,轉變為追求產業升級、降低成本、擴大應用,目前主管部門正在制定相關政策推動這一任務的落實。在2月16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16年發展回顧與2017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工信部、能源局的相關領導透露,2017年將修訂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光伏“領跑者”基地指標等行業標準。
《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將修訂
光伏規范企業名單將動態調整
2015年初,工信部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本)》,但是經過近兩年的行業快速發展,2015版本中一些指標,包括轉換效率、產能規模等,已經與行業發展實踐出現偏差,需要及時修訂。
在上述研討會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處長王威偉透露,今年將修訂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
王威偉表示,目前光伏制造行業在結構調整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硅料、硅片以及電池片等進入規范條件的企業產能占全行業比例比較高,達到80%以上,但是組件端占比較低,只有60%多。“這與組件端投資門檻、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大量資本進入有關,導致產業集中度不高,惡性競爭嚴重,最后導致利潤較低,研發投入和行業自身滾動發展存在一定問題。”王威偉稱,“組件端的指標確確實實離行業發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進一步調整。”
截至2016年,工信部已公布五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共229家企業。王威偉表示,今年光伏行業將效仿鋼鐵企業,對規范企業名單進行調整,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將被調整出去。據悉,2月9日,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已對第一批擬撤銷鋼鐵規范公告企業名單向社會進行了公示,共35家企業。
王威偉表示,今年光伏制造行業也將發布被調整出規范公告的企業名單。“將采取抽查的形式,抽查以后進行復審,復審達不到要求就剔除出去。” 王威偉稱。
光伏“領跑者”基地指標將調整
越有利于價格下降越有可能勝出
如果說《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是基準指標,那么光伏“領跑者”基地則是領先指標。
在上述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調研員邢翼騰表示,將會同工信部,對光伏“領跑者”基地的指標進行調整。“領跑者指標已經使用了兩年,從促進技術進步角度來看,目前這一指標偏低,需要進行調整,最近也要征求意見。” 邢翼騰透露。
光伏“領跑者”是能源局從2015年開始實施的光伏扶持專項計劃,通過扶持建設先進技術示范基地,促進光伏先進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
從2016年開始,發改委、能源局提出“領跑者”基地必須采取招標或競爭性比選等方式配置項目,并將電價作為主要競爭條件。自此“低價”成為光伏“領跑者”項目的一大特色,2016年的“領跑者”項目招標中曝出了0.45元/千瓦時、0.48元/千瓦時等超低價格,使光伏上網電價一下子進入了“4”時代。
而2017年的光伏“領跑者”似乎要將“低價”進行到底。邢翼騰在上述研討會中表示,“領跑者”基地項目想要獲批也要實行競爭,主要考量太陽能資源情況、土地成本及稅費情況、地方政府配套服務等。“越有利于基地的總體價格下降,則越有可能勝出。”邢翼騰稱。
能源局新能源司解答光伏行業多項關切:1.05億千瓦只是下限
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16年發展回顧與2017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調研員邢翼騰的講話可謂干貨滿滿,對近期光伏行業多個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1)1.05億千瓦目標只是下限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光伏裝機達到1.05億千瓦,即年均新增裝機1200萬千瓦以上。而2016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已達7742萬千瓦。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四年我國光伏發展將有所放緩呢?
對此,邢翼騰在上述研討會中表示,1.05億千瓦并不是一個約束性的指標,也并非上限,而是下限。“這指標是根據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15%倒推出來的一個指標,即至少要達到1.05億千瓦才能夠實現剛才說的目標。”邢翼騰稱。
2)如何界定屋頂分布式光伏?
邢翼騰表示,初步考慮只有建設用地上的屋頂分布式,才能算是真正的屋頂分布式。能源局未來可能對屋頂分布式的電壓等級和容量等級進行規范。
3)為什么分布式光伏不發綠證?
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于2月3日聯合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建立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體系。但是試行綠證制度的領域中不包括分布式光伏發電,這是否意味著國家對于分布式光伏不夠重視呢?
邢翼騰表示,不發綠證恰恰體現了國家對于分布式光伏的重點支持。綠證制度是為了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的問題,但是國家優先補貼分布式光伏,使其不存在補貼延遲的問題,因此不需要發綠證。
4)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難度很大
補貼延遲是制約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按照現行規定,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標桿電價,高于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通過在全國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來解決。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為1.9分錢/千瓦時,隨電費收取,對居民生活及農業生產用電不予征收。但是1.9分錢/千瓦時的征收標準無法覆蓋補貼需求,目前可再生能源補貼存在嚴重缺口。有專家建議上調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以緩解補貼缺口的問題。
邢翼騰表示,因為“十三五”期間我國實體經濟整體還是比較困難,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難度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