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中國大飛機C919不久會交付飛行。同時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其有望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的又一個支柱產業。過去的30年,“中...
日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中國大飛機C919不久會交付飛行。同時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其有望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的又一個支柱產業。過去的30年,“中國制造”已經讓世界離不開,現在我們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工匠精神不應該只是口號,而應成為“中國制造”的努力與堅持。
1992年一家企業創始人提出了流傳廣泛的微笑曲線理論,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制造環節不掙錢,要向研發、營銷環節轉型。筆者以為,微笑曲線理論極大地誤導了理論界、企業界,脫實向虛的普遍化與微笑曲線的盲目信奉密切相關。
全球空調行業冠軍格力電器一年的收入超過1000億元,凈利潤超過100億元,凈利比很多房地產企業都高,由此可見,制造業不是不能掙錢,而是看你會不會掙錢。如果自己都“看不起”制造業和實業,通過打價格戰讓制造的附加值越來越低,就把原本神圣的制造業自己做“低”了。價格戰不是“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要保持價格優勢,只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螺旋式下降。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關鍵之處便在于不把價格戰作為主要競爭手段,而是體現整體競爭力,把價格優勢建立在成本、系統優勢之上。
我國一些企業過分迷信微笑曲線,而日本德國的企業信奉的不是微笑曲線而是武藏曲線。武藏曲線是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的所長中村末廣所創。根據該研究所對日本的制造業進行調查,發現制造業的業務流程中,組裝、制造階段的流程有較高的利潤,而零件、材料以及銷售、服務的利潤反而較低。武藏曲線告訴我們一個令人“震驚”的真相,那便是堅守制造完全可以實現厚利和價值。
讓制造和實業成為我國企業的信仰,必須要在價值觀層面拋棄“微笑曲線”,我國企業家要對“中國制造”抱有決心,國內外消費者才會對“中國制造”更多信心。
產業規模持續膨脹,產業增量穩步遞升,產品的低檔次、低端化趨勢不可避免。有制造無品牌、有價格無價值。“中國制造”為誰而戰?
愈演愈烈的利潤攤薄乃至被迫退出產業的現象,讓業界重新思考如何構建新型戰略思維。
從實業發展需求而言,倘若增長模式、競爭方式不發生根本性改變,“中國制造”的基本戰略走向就必定會進一步向價值貶損、產業邊緣、消費遺棄的方向偏轉。在現有戰略環境下,既要重視提升占有率的大眾市場,又要考慮獲取高毛利和品牌增值的分眾市場,實現品牌價值的升級,走出一條精品營銷戰略的道路。
我國一樣可以造出好品質的圓珠筆筆芯以及大飛機,靠的是腳踏實地的研發和攻關,靠的是嚴謹細致的生產和制造,唯有腳踏實地,才能讓“中國制造”頂天立地。全球第一不再是唯一,創造品質、贏得心智才能將“中國創造”的競爭優勢保持恒久。以“中國制造”之名把“微笑曲線”的底部托起,讓“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充滿文化自信、笑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