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中國海關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月份我國單月貿易逆差高達314.8億美元。一時間,外貿出現“倒春寒”的言論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5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2月...
根據中國海關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月份我國單月貿易逆差高達314.8億美元。一時間,外貿出現“倒春寒”的言論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5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2月份出現的較大貿易逆差不太可能持續下去,今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仍將實現貿易順差,并且進口和出口貿易更趨平衡。
此外,針對近期美歐日三國聯合向我國稀土出口政策提起訴訟,沈丹陽再次重申,中國的原材料出口管理旨在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政策目標是正當的,也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
高逆差不具持續性
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到533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3%。累計貿易逆差為42.5億美元。2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604.3億美元,同比增長29.4%。單月貿易逆差達到314.8億美元。
對于2月份我國出現近年來罕見的大額貿易逆差,沈丹陽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國內經濟運行良好、企業擴大進口補充庫存有關,也與近期我國政府出臺的貿易平衡促進政策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季節性因素。
“從歷年的經驗來看,我國外貿在春節前后往往呈現‘節前趕出口,節后趕進貨’的特征,春節后一段時間的進口到貨比較集中和活躍,加上去年2月份受春節長假的影響,導致進口基數偏低,所以直觀來看,今年2月份進口增速相對較高。”沈丹陽說,2月份出現的較大貿易逆差不太可能持續下去。總體看來,今年全年仍將實現貿易順差,但順差會逐步減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有望進一步下降,進出口貿易也將更加趨于平衡。
著力應對貿易摩擦
針對近期美歐日三國聯手向中國稀土出口政策發難,沈丹陽再次強調,中國的原材料出口管理旨在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政策目標是正當的,也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中方無意限制貿易自由,更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
“中國政府對有關原材料產品的出口與國內開采、生產,實施了同步管理。在統籌考慮國內外市場情況、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后,合理確定年度出口量,基本滿足了國際市場正常需求,體現了中方是負責任的世貿組織成員。”沈丹陽說,中國一貫按照世貿規則對產品實施科學管理,對美歐日提出的磋商請求,中方也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妥善處理。
沈丹陽坦言,商務部非常重視貿易摩擦工作,并且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中國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維護企業在全球的合法利益。例如,我國已經與主要貿易伙伴國家政府建立了貿易救濟對話磋商機制,以期通過對話磋商化解摩擦;2010年下半年以后又建立了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機制,重點應對貿易摩擦。
此外,商務部還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政府公共服務,包括及時發布貿易摩擦的預警信息,積極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