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砂布廠原廠長劉明一
我們涂附磨具行業是個小行業,過去大部分工廠,都是從50年代的個體手工業作坊組織起來的,后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扶持下,才逐步建設起聯動機械化生產線而發展起來。由于企業分布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相距遙遠、分散,企業之間的往來很少,即使來往也只在相距比較靠近的幾個企業之間進行。1964年,政府號召全國學上海,企業間的往來才逐漸增多,又逐步發展成企業之間的比學趕幫活動。文革十年,剛剛開始的企業往來又幾乎完全中斷,直到文革后期才逐漸恢復。
濟南砂布廠原廠長、涂附磨具行業協會創始人之一 劉明一
1977年11月,機械部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簡稱三磨所)情報室在各企業的支持和促成下,在無錫召開了全行業的技術和情報交流會。這次大會是我國涂附磨具行業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盛會,幾乎全國所有的涂附磨具企業、研究所、學校都來參加了,不僅是技術情報人員,而且各單位的“一把手”幾乎也都參加了。它不僅表達了粉碎“四人幫”后,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建設國家的熱情,而且反映了我們行業各單位希望加強交流、加強聯系的熱切愿望。會議期間,與會代表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經驗,還學習了全國工業學大慶先進企業成都砂布廠的經驗介紹,通過互相交流,加深了各企業之間的情感和互相了解。這次會議是我國涂附磨具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它為涂附磨具協會的成立打下了扎實的鋪墊。
自從無錫會議以后,在行業內各企業間,各個人間的關系加強了。企業和企業間開始相互參觀學習,個人與個人之間互通信函,開始交流情報,交換生產經營資料。就我們濟南砂布廠而言,當時就提出了學上海,趕成都的響亮口號,并和成都砂布廠結成互幫互學的姊妹廠。我廠每年都組織人員去兄弟廠參觀學習,同時也邀請兄弟廠來我廠指導工作,傳經送寶。作為我個人來說,那時學習的廠家較多,公出的時間也多,和兄弟廠的往來越來越頻繁、密切。由于接觸增多,也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個人考慮,如果能在行業內部成立一個松散的組織,牽頭在行業內多召集幾次會議,為行業內的各企業服務,給它們牽線、搭橋、溝通情報、相互交流不就更好嗎?比互相你來我往,更能節省時間、減少人力物力的費用。可是,這在計劃經濟的當年卻是十分不容易的。我們涂附磨具行業在當時還非常小,也比較特殊,除僅有一個砂布車間的二砂和三砂直屬機械部外,其他廠家一般都不大,甚至很小,地方國營的都不多,很多都是集體企業,其歸屬也十分不一樣,有的屬機械局、有的屬二輕局或民政局,還有的歸屬區工業局或鄉鎮,得不到上級部門的重視。不用說機械部了,就連當時的中國磨料磨具工業公司也只重視砂輪行業,涂附磨具這個小行業在公司根本掛不上號,中磨公司召開的一些會議、活動都不通知涂附磨具的企業參加。三磨所雖然不是行政性領導機構,它的情報部門和標準部門有時還召開一些專業性的會議,但通知參加的單位也不全。在這種情況下,大概從1982年開始,我就用寫信和借外出參觀學習、參加有關會議的機會,和兄弟廠的領導及有關人員商量和探討成立行業組織的問題。我先后和沈陽、北京、天津、佳木斯、石家莊、成都等兄弟廠商量、交談,得到了他們的普遍贊同,尤其是和沈陽砂布廠孫德一廠長聯系的最多、最頻繁。當時也考慮,這個組織叫個什么明堂呢?誰也說不準。行業協會、聯合會或聯誼會的名稱都提出來過。當時在全國,行業協會還是一個新鮮事物,成立的還很少,因此,這件事可費了一番周折。我和孫德一廠長一起或分頭,借出差、開會的機會,跑三磨所和中磨公司,向有關人員請示、匯報和商討。那時找中磨公司的經理也不容易,開始只能和一般工作人員(如徐子清、汪玉等)談,再通過他們向經理匯報。他們研究后的答復意見是:成立行業組織是行業發展的方向,有的行業也在醞釀成立協會,但現在還沒有先例和成熟的經驗,我們還是等等再說。三磨所所長也很忙,也不易找到,只是經常和它們的情報部門、標準部門聯系,他們都說很支持,但也說不清應該怎么辦才好。
照片說明:參加涂附磨具協會成立大會的全體代表合影(1984.5.27)
大約是1984年初,鄭州第六國棉廠和鄭州第二印染廠在鄭州六棉招待所召開棉布供應會,我和孫德一廠長借參加這次會議的機會,先找中磨公司孟慶輝經理和有關人員,后又找了三磨所所長賀以權,作了詳細匯報。這次得到了賀以權所長的大力支持,并立即表態,支持成立行業協會,并商定借六棉招待所開會的機會,先開個行業有關人員的座談會。會議由賀所長主持,三磨所情報室李孝寬、何作生、張振東和標準室馬永森、張長伍等有關領導參加了會議,中磨公司的徐子清、汪玉也參加了會議。企業方面,參加會議的大概有北京、天津、佳木斯、無錫、武漢、石家莊、沈陽、上海、二砂和濟南等主要廠家,還有鄭州六棉、二印等原材料供應廠家。大家一致認為成立行業協會很有必要,它不僅能加強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系,情報信息的交流,促進企業的團結協作,還能為企業節省互相往來的費用。會議研究了協會章程的起草,以及協會籌備會召開的地點、時間和參加的人員,還有和企業聯系的有關事宜。會后我和孫德一廠長大體作了分工,我負責和兄弟廠家聯系,孫廠長負責章程的起草。我和孫德一廠長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又向正在北京機械部開會的賀以權所長作了匯報,同時商量了召開協會籌備會的有關事宜。
1984年4月12~14日,由三磨所為籌備會召集人,涂附磨具行業協會籌備會議在鄭州三磨所召開。鄭州三磨所、濟南砂布廠、沈陽砂布廠、武漢砂布廠、西安砂輪廠、天津砂布砂紙廠、北京東升砂布廠、上海砂輪廠、第二砂輪廠、第三砂輪廠、南昌砂布廠、成都金鋼砂布廠等十二個企業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審議了章程草案、入會標準、會費繳納等事宜,商討了第一批入會企業名單,并確定了召開行業協會成立大會的時間、地點。
這一年的5月27~30日,涂附磨具協會成立大會在濟南泉城大飯店隆重召開,山東省和濟南市的有關領導參加了會議,經過四天的會議,到會代表充分討論了章程草案,并提出了修改意見,確定了第一批入會的企業名單,產生了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正副理事長、秘書長的人選。會議通過認真討論,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批準了28個單位,其中包括25個企業、2個研究所和1個學校為第一批會員單位;選舉三磨所所長賀以權為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選舉濟南砂布廠廠長劉明一、沈陽砂布廠廠長孫德一和武漢砂布廠廠長郭象賢為副理事長;選舉三磨所、沈陽砂布廠、濟南砂布廠、武漢砂布廠、第二砂輪廠、上海砂輪廠、北京東升砂布廠和天津砂布砂紙廠等8個單位為理事單位。經過理事長會議討論,決定三磨所情報室主任何作生為第一屆理事會秘書長。會議以舉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協會章程和第一屆協會的工作和任務,最后還通過了大會紀要等文件。
回憶起涂附磨具行業協會的成立過程,由于年紀大了,很多事情都記不請了,但留在我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與別的自上而下成立的行業協會不一樣,我們的協會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自發”成立的。在很多人的眼里,我們是微不足道的,但就是我們這些微不足道的力量集合起來,辦成了別人認為還不可能的大事。雖然我們開始成立的“中國涂附磨具行業協會”還找不著婆家,名字又幾經變更,直到多年后才名正言順地成了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下屬的涂附磨具分會。但由于我們是“自發”成立的,從一開始就有無窮的力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誰也不能否認,涂附磨具行業協會的及時成立,對我國涂附磨具產業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作者是濟南砂布廠原廠長、涂附磨具行業協會顧問、涂附磨具行業協會創始人之一。本文原載《博盟涂附磨具通訊》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