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砂輪時,調整磨粒、結合劑和氣孔體積的百分率,就會得到不同性能的砂輪。
制造砂輪用的磨粒晶體的生長機理不同,制粒過程的破碎方法也不同,且磨粒的形狀是很不規見的。另外,由于砂輪結構和制造工藝方面的原因,磨粒在砂輪中的位置分布是隨機 的。因此,與其他加工方法相比,磨削有很多獨特的特點。
1.砂輪表面上同時參加切削的有效磨粒數不確定
圖1-1給出了砂輪表層磨粒的空間分布。圖中,xy坐標平面即為砂輪外層工作平面,沿平行于yz坐標平面所截取的磨粒輪廓圖即為砂輪工作表層的磨粒形貌圖。從該圖中可以看出砂輪磨刃間距λS及磨刃尖端距砂輪表面的距離ZS均不一定相等,因此在磨削過程中,有的切削刃是有效的,而有的切削刃是無效的;即使是有效切削刃,其切削截面積的大小也不相同。

2.砂輪上的磨刃前角為負值,形成負前角切削
磨粒的形狀是很不規則的,如圖1-2所示,磨粒切削刃特征可用頂錐角2θ及尖端圓弧半徑ρg表示,它們與磨粒尺寸b的大小有關。實際上,每顆磨粒有多個頂尖,因而有多個頂錐角,按統計規律頂錐角在80°~145°之間變動。剛玉及碳化硅磨粒的頂錐角2θ及尖端圓弧半徑ρg如表1-1所示。磨粒磨刃前角的大小與頂錐角有關。

磨粒的形狀及它在砂輪表面上所處的位置和方向決定了磨刃的幾何參數。砂輪上的磨刃前角γg為負值,如圖1-3所示。一般γg=-60°~-15°。根據Opitz H.等人的研究結果知,剛玉砂輪經修正后的平均磨刃前角γg=-80°,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削后(單位寬度金屬切除體積Vw=500mm³/mm),由于機械和熱磨損的緣故,磨刃前角的平均值γg=-85°,且磨刃前角的分布范圍減小,如圖1-4所示。負前角切削將產生嚴重的塑性變形,會改變法向磨削力Fn和切向磨削力Ft的比例關系。磨削難加工材料時,磨削力比Fn/Ft=2~3,而車學的Fn/Ft值在0.5左右。

3. 切屑尺寸很小,單位磨削力很大
一顆磨粒切下的切屑體積很小,切屑厚度大約為10-4~10-2mm,切下的切屑體積也不過為10-5~10-3mm³。根據尺寸效應原理知,在磨粒切削厚度非常小的情況下,單位磨削力很大。磨削鋼料時,單位磨削力約為70000~ 200000MPa,而其他切削加工方法的單位切削力均在7000MPa以下。
4. 磨削溫度很高,易產生磨削燒傷
磨削時,砂輪速度vS很高,一般為20~40m/s,高時可達80~120m/s。磨粒與被磨材料的接觸時間很短,約為10-6~10-4s,所產生的磨削熱會使磨削區形成高溫(約為400~1000℃),因而工件表面易燒傷,并且因熱應力和相變應力會使被磨表面的極薄層產生很大的殘余拉應力。
5.砂輪有自銳作用
在磨削過程中,磨鈍的磨粒在磨削力的熱沖擊的作用下,會發生微破碎及大的破碎(如圖1-3所示),從而形成新的刃口,還可能發生磨粒脫落,使新的磨粒裸露出來。這種不斷更新磨粒切削刃的作用叫做自銳作用。磨削時,由于自銳作用沿砂輪表面大體是一致的,所以砂輪表面形狀沒有什么變化,這與其他切削方法顯著不同。在磨削過程中,只有當砂輪特性參數選擇合適時才會出現砂輪自銳。當砂輪過軟時,磨粒脫落過快,砂輪損耗嚴重,外形精度破壞;當砂輪過硬時,不但磨粒頂部有較大的磨損平面仍不會破碎和脫落,而且會發生砂輪堵塞的情況,使磨削過程惡化,磨削質量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