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編者按:目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但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加大。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都出現回落;一些國家主權債務風險增大,引起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
編者按:目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但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加大。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都出現回落;一些國家主權債務風險增大,引起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上升。世界經濟會二次探底嗎?9月14日—16日在遼寧大連召開的2011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與會嘉賓各抒己見。
市場動蕩并不意味二次萎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朱 民
近期以來,國際市場出現劇烈動蕩,全球資本進行重新配置。很多資金從高風險的資產轉移到風險度比較低的資產,導致美國十年期的國債年收益率不到2%。大量資金從銀行業流出,同時投資者擔心美元會進一步減弱,所以也減持美元資產,導致瑞士法郎、黃金、日元的價格走高。另外,各種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在大幅振蕩。
市場之所以出現這種不穩定局面,主要是存在三點憂患:首先是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會不會進一步蔓延成為銀行業危機;其次,美國財政赤字危機會不會惡化,導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進而出現第二次探底;第三就是會不會有嚴重的緊縮,去杠桿化的過程會不會停滯不前。
所有這些憂患將會導致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動蕩。不過這不一定意味著出現第二次經濟萎縮。我認為實際上第一次去杠桿化的過程還沒有結束。和2008年相比,在發達國家,家庭住房負債依然很高,銀行業的資本負債表依然很弱,現在一些政府的負債也居高不下。唯一的好消息是企業的融資狀況比以前好了。所以,進一步去杠桿化是消除以上三點憂患的關鍵因素。如果能夠做到的話,我們就可以防止市場動蕩,避免第二次經濟萎縮,但是我們需要很多政策措施的支持。
歐債危機突顯歐盟結構缺陷
比利時經濟和改革部部長 文森特—范·奎肯本
當前的歐債危機顯示出歐洲聯盟的結構性缺陷。蒙代爾曾說,歐盟應該是一個財政歐盟、金融歐盟和政治歐盟的組合。現在我們只有一個聯盟,其他兩個聯盟要素都是缺失的。目前歐洲國家忙于用一個又一個短期措施來處理歐債危機,但只有進行歐元區制度改革,才能根本地平息市場的擔心。
我們面臨兩個選擇,要么加強歐盟,要么拆散歐盟。拆散歐盟如同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將產生嚴重后果,所以只能加強歐盟團結。首先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歐元債券市場。這樣不僅能降低成員國的借貸成本,而且能創造出一個巨大的金融市場。其次必須設立歐元區金融部長職務,當某個國家違反規則時他能夠介入。當然,進行結構改革需要較長時間,但是我們絕不能像現在這樣停留在抱怨“希臘違約”上,這樣只會使危機加深。
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四大難題
印度國會議員 N.K.辛格
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在印度引起了熱烈討論。議題包括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關系、消費主導還是投資主導、刺激政策何時退出等等。
我認為在談到歐債危機對新興市場國家影響時,它們面臨四個問題:一是能否獲得足夠全球資本和獲得低廉的資金成本;二是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外包服務減少的環境下,出口會如何表現;三是如何處理匯率政策變動的問題;四是我們應當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吸取什么教訓。今后一段時間,上述四點可能會成為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常態。
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合作
花旗集團高級副董事長 威廉·羅茲
我最近出版了一本書。我在書里提到,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和拉美國家都面臨過危機,并且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歐洲國家似乎沒有吸取教訓。
歐債危機也是一個領導力危機。歐洲國家內部的政治爭論不止,但總是有爭論無定論。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已有3年了,但歐洲國家在爭論上浪費了太多時間。我認為解決歐債危機應當引入私營部門的作用,因為私營部門能為危機解決提供市場力量。美國經濟也面臨著嚴重問題。經濟增長率不足1%,這就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我認為美國同樣存在決策意志不足的問題。政府和國會似乎可以創建一個“超級委員會”,合力削減政府赤字。
我認為20國集團本應當取代7國集團,承擔起維護世界經濟增長的重任。目前20國集團的作用還應當加強。正如溫家寶總理今天在開幕式上所說,國際社會應當進一步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