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公布的建材工業“十一五”數據顯示,建材主要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均保持高速增長,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9.5%,利潤年均增長44.2%。同時,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近期公布的建材工業“十一五”數據顯示,建材主要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均保持高速增長,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9.5%,利潤年均增長44.2%。同時,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一五”我國建材工業已經華麗收官。而“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我國建材工業還面臨種種挑戰。與其他行業相比,建材工業總體技術水平與基礎條件不占有更多優勢,發展方式從以規模、速度為導向,轉為內涵和價值取向。
面對諸多可預見和難預見的風險與挑戰,我國建材工業將走向何方,如何擴大對外競爭優勢?中國建材聯合會新任會長喬龍德在近日召開的建材聯合會四屆十一次理事會上表示:“我們要分析行業外和國外競爭對手的優劣勢與他們的競爭策略,挑戰自己,在已有基礎上邁上一個新臺階?!?
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入
建材行業結構調整仍然是主要矛盾,傳統的建材產品多、原材料產品多、靠窯爐工藝制造附加值相對低的生產能力比例高的狀況有待進一步改變。
為此,喬龍德表示,建材行業必須集行業的智慧與力量,致力研發與大力扶持新興產業的發展,包括新材料、共同基礎材料、新能源領域和節能環保產業,也包括為電子、信息、軍工、化工等系統相關配套的新材料,以及增加已有的復合材料、特種玻纖、特種陶瓷、特種非金屬礦業產品的批量與規模生產,促進結構調整。
同時,傳統建材產業未來將努力延長擴展產業鏈、延伸增加制品業、發展系統集成的高質量的新型墻體材料等,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高各主要產業新的發展的技術門檻、提高主要產業的產品標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力爭“十二五”末新興產業、新材料、新產品與制品業的總量達到建材工業總量的50%以上。
填補技術創新薄弱點
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和自主知識產權少是我國建材工業未來發展的薄弱點。未來國際競爭主要圍繞新的技術革命在信息網絡、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搶占高科技產業與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制高點??萍歼M步是未來一切產業、一切領域生存發展與競爭的基礎,是行業發展的根。
喬龍德表示,建材工業將攻關主導方向明確的、頂層設計清晰的核心技術,集中行業科技優勢與比較優勢,形成相關資源共享、利益公平、機會均等的系統的建材行業創新體系,以此改變建材一些子產業技術含量低、自主知識產權少、技術貢獻率低的狀況。
建材工業還將一方面加快新興產業和新產品的發展,另一方面提升現有傳統產業的整體水平。到“十二五”末,新型干法水泥由過去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開始進入到超越與引領世界水泥工業的發展階段,浮法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纖等有優勢的主要產業力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節能減排任重道遠
建材行業節能減排任重道遠。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把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兩型社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建材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既有跟隨社會進步的緊迫責任感,又存在著自身生產力的發揮會受節能減排的約束限制,也存在因排放超量而會增加納稅和環保處罰的風險。
喬龍德提出,對待節能減排不能以防守與被動地等待被其處罰的態度對之,而必須主動地從提升技術、強化管理、創新政策,包括與環保部門和地方政府實行包括股份制在內的聯姻,或積極創立環保示范項目和共同開發環保工業園區等多軌齊下的辦法,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攻堅。到“十二五”末,建材行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將比2010年降低18%~20%,萬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0年降低20%。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資源配置水平與利用效率未來必須進一步提高。
建材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仍表現為資源相對分散,同質化重復過多,生產集中度低,資源利用缺乏共享機制,生產組織方式和流程缺乏配置創新與優化。在與相關行業合作與競爭中,雖然也有很多建材企業能進入與滲透到其他行業,但其中往往缺乏成為主體與起主導作用的能力。
同時,一些企業經營粗放、成本缺乏規范,萬元資產形成的收入和萬元收入帶來的利潤仍比較低,使建材系統企業之間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從中國建材、中國中材、海螺、金隅四大集團看,同樣的收入增長率,他們所獲得的效益有明顯的技術與規模優勢。
樹立資源合理配置意識,建立科學的優化資源配置體系與方法,將成為建材工業最現實的生產力。這也是成本最低、效益來得最快的途徑,未來每個經營者都必須學會這門科學并善于運用。
拓展上下游空間
與建設、設計、施工、環保等上下游關聯部門做好合作,是未來建材工業拓展發展空間的關鍵。由于歷史形成的部門分工在市場經濟條件尚未完全改變,使上下游之間本來不可分割的產業鏈,由于受體制影響造成相互制約。
由于關聯的生產產品標準和設計應用標準不一樣,產品技術質量提高與建筑業壽命延長的工作進程不一致,產品新品種不斷增加與建筑設計施工采用的材料改變進程不同步等,已經成為建材產品提升質量與水平、擴大新產品市場應用的障礙。其中也包括混凝土標號的提高與其配置的鋼材材質如何協同提高等問題,都應有共同的發展理念和改進措施。
強化與建設部門的合作,力求說服與影響建筑設計標準、產品使用標準和施工規范規程等進一步改進,是擴展建材產品應用領域,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未來,建材工業將下大力氣主動與其合作,建立互惠互利、長期合作的有效機制。同時,建材行業還將促進行業清潔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環境保護的文明程度,同樣要以主動合作的方式與國家、與各地方環保機構進行聯手,包括爭取參與制定相關政策,爭取得到資金的政策,共同投資開發環保產業區和協同處置利用廢棄物,創立環保示范基地等,制定系統的工作方案,然后組成若干個專項工程加以推進。
探索多種形式國際合作
與其他行業相比,目前建材行業在外投資辦實體的較少,開發礦業和制造業少,貿易總額占建材總量比例不高,高端產品和附加值高的出口貿易少。
喬龍德表示,我國建材工業的國際合作與貿易未來必須擴展渠道,形成新的格局。作為建材大國,多個子行業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50%以上。我國建材工業應該在國際市場有更多的市場份額,要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貿易渠道,還應在世界性建材組織中有一定的名額與影響,在世界性的活動中爭得話語權,在產品標準制定等方面既要與先進國家對標,又要有一定的發言權,這是建材大國必須有的作為與責任。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