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東莞,正發動一場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諾曼底登陸”。東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何躍沛昨日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介紹,一份支撐和引領東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創新的專題規...
東莞,正發動一場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諾曼底登陸”。東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何躍沛昨日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介紹,一份支撐和引領東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創新的專題規劃———《東莞市科學與技術發展“十二五”規劃》已出臺,確立了以“科技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選定了高端新型電子信息、LE D產業、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產業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LE D產業、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為近期重點突破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產業為長遠培育發展產業。
在推動技術密集型導向的產業政策的同時,東莞亦十分注重傳統產業的發展。譬如,設立了10億元的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推動外資企業就地轉型;設立了10億元中小企業和加工貿易企業融資專項資金,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從2006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安排10億元設立“科技東莞”專項資金,2011年起該資金提高至20億元。同時,突出創新載體建設。“云計算”被廣泛認為將掀起IT業的第三次變革。在微軟、IB M、谷歌等國際巨頭紛紛巨額投資“云計算”時,東莞在國內先行一步,誕生了國內首個企業級“云計算”平臺。
去年,東莞實現生產總值4246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貢獻了1.72億元。已有各類科技創新型企業3000家,比2005年底增加1538家。
實現對LED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南都:LED是東莞近期要重點突破的產業,其目前的規模如何?
何躍沛:截至2010年底,我市共有從事LED照明技術及產品研發、生產及應用的企業超過110家,年產值約80億元,比去年增長60%.我市LED企業分布在上游外延片,中游芯片,到下游封裝、應用及配套材料等各個環節,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在封裝應用和關鍵裝備制造領域具備一定的優勢。尤其是涌現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和志成華科公司2家關鍵設備制造商,分別研制封裝設備和芯片分選設備,技術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南都:在您看來,LED的哪些環節處于技術前沿?在哪些環節上相對處于劣勢?
何躍沛:我市LED產業向上游延伸是有基礎的,特別是在氮化鎵、碳化硅襯底材料的研發和生產方面,中鎵半導體是國內首家專業生產氮化鎵襯底材料的企業、天域半導體是國內首家專業從事碳化硅外延片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兩家公司正在全力打造我國的氮化鎵、碳化硅產業基地,并先后分別引進了“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團隊”和“中科院半導體所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材料和器件研發及產業化創新科研團隊”,兩個團隊先后被評為省創新科研團隊。而在半導體照明光源方面,我們通過實施大功率LED藍光芯片工程、LED半導體照明等項目,目前已基本實現了對L E D產業鏈上(除外延)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
電動汽車不走尋常路
南都:東莞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雄心勃勃,目前在引進整車項目上有什么實質性進展?
何躍沛:電動車這塊我們原來是沒基礎的,現在跟中山大學建了一個平臺,專門研究電動車集成的。對于電動車大家現在的模式仍然是從燃油汽車出發進行改裝,把油箱去掉,把電池裝上去。但我們想的不一樣,它應該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不應該從已有的基礎上改造,要輕量、集成化。
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政策,要有牌照才能發展整車。我們以前的思路是買一個廠然后進行改造。現在的思路已經變了,我們認為只要有一個好的電動車出來,我們下單給別人做。關鍵在于我們掌握核心技術。
南都:目前進軍電動車的市場方面有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呢?
何躍沛:在電動車研發方面各地都在爭,但大都是從改裝上想辦法。事實上,電子集成、電機、電池是電動車的三大關鍵。原來的動力系統已經不適用了。我們的不同之處是在做電池方面有基礎,有新能源電池、麥克賽爾電池等。當然他們不是在做電動汽車電池,但現在在攻關。電機這方面我們也有電機廠,以后會往這方面發展。所以在電動汽車這方面,我們不應該走老路,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占領。
以創新載體積聚人才
南都:人力資源激烈競爭的態勢下,東莞的人才集聚效應如何?
何躍沛:2009年,全省啟動第一批引進世界一流創新科研團隊、領軍人才申報,總共引進國內外創新科研團隊9個,東莞占了3個。其中,有從事生物制藥的,有從事精密制造的;第二批全省引進創新科技團隊一共20個,我們市占了6個。人才引進是由市場引進來的,企業有需求,團隊認為在東莞能夠干成事才進來。所以我們現在加起來9個創新團隊在四大產業中都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其中生物制藥這領域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就引進了3個。
南都:張江、中關村都把加速推進創新孵化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請您談談在推進創新孵化方面具體有哪些舉措?
何躍沛:孵化基地是科技創新的一個載體,未來我們會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打算多建設一些平臺。在松山湖我們建設了10個公共創新平臺。還有很多孵化器,包括創意園、深圳中國科技開發院孵化器、南城高盛科技園。這些是我們未來產業升級轉型的一個路子。包括專業鎮,也是把它作為一個載體,聚集人才與科技資源。通過四個園區,松山湖、虎門港、生態園、濱海新區,和若干個科技園區、孵化器,作為創新載體,聚集高科技的人才資源。因為沒這些東西,人家不來。單純靠企業,可能某個項目可以拉動,但真正推動一個產業發展,我們還是要靠這些平臺與載體,聚集更多企業。
所以,我們將突出創新載體建設,尤其要加快孵化器(加速器)、創新平臺的建設,以及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放大科技財政資金帶動作用;實施一批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科技專項,提升優勢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加大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解決東莞科技創新中存在的人才源不足問題。
新的經濟增長點
南都:通過加強科技創新,東莞未來最矚目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里?
何躍沛:“十一五”期間我市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在LED、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培育了一批基礎良好、成長性高的科技企業。我們相信通過“十二五”期間我市繼續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我市經濟發展將呈現出更多的亮點。如在L E D方面,我市中鎵半導體公司通過開展氮化鎵襯底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實現了快速發展,預計今年銷售將超過1億元,氮化鎵襯底材料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在碳化硅新材料方面,我市天域半導體公司開展碳化硅材料和器件研發和產業化,填補了國內碳化硅外延材料與器件產業化方面的空白,其碳化硅材料和元件在白色家電、太陽能光伏、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預計“十二五”末銷售額將達3億元,年利稅將超過1.2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
在生物醫藥方面,我市將創新科研團隊整合到平臺上進行抗病毒、抗腫瘤、抗糖尿病等新藥的開發。前期通過國外仿制藥開發,預計實現年銷售額3億-5億;同時重點開展糖尿病等創新藥物的開發,一旦新藥開發成功將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對東莞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在云計算方面,我市電子工業研究院開展面向現代服務業的云支撐平臺及應用服務項目,注冊成立國云科技公司,為企業提供國云在線、云教育資源平臺等服務,2010年銷售收入接近1000萬,預計2013年銷售收入達1.2億,間接經濟效益達數十億元。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必將帶動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我市L E D、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未來經濟發展最矚目的經濟增長點。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