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促使伊川綜合實力跨上新臺階。預計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222.73億元,比“十五”末增長92%,年均增長16.4%;人均生產總值達30386元,比“十五”末...
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促使伊川綜合實力跨上新臺階。預計 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222.73億元,比“十五”末增長92%,年均增長16.4%;人均生產總值達30386元,比“十五”末增長91.5%,年均增長17.9%;全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達82.38億元,比“十五”末增長131%,年均增長18.3%;五年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8億元,是 “十五”時期的4倍。 預計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l0∶69.8∶20.2,而在2005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l0.6∶69.3∶20.1。數據的更新傳遞出伊川的經濟結構正在逐步趨向合理化。令人振奮的是,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縣域經濟實現“撐竿跳”,預計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比“十五”末增長 92%。
“十一五”期間,伊川深入貫徹落實“產業興縣、工業強縣、城鄉一體、和諧發展”戰略,著力調整優化結構,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將如期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上。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伊川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新的進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比例漸趨合理,產業布局明顯改善。預計2010年,一產增加值達到24.54億元,二產增加值達到l53.22億元,三產增加值達到44.9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05年的 l0.6∶69.3∶20.1調整為l0∶69.8∶20.2。
工業“經濟發動機”作用顯露。伊川先后實施總投資超過500億元的千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l86個,形成了煤電鋁及鋁深加工、硅及光伏、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磨料磨具、耐火材料等六大產業體系。伊電集團年產25萬噸連鑄連軋高精度鋁板帶、龍鼎鋁業年產60萬噸鋁箔項目、昌永機械年產15萬噸液壓支架、荊山液壓元件年產2萬套多路轉向閥等一批大項目的進駐投產,將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提升的中堅力量。
農業根基日益深厚?!笆晃濉逼陂g,全縣發展有效灌溉面積5萬畝,完成水保治理80平方公里。2010年糧食產量達32.77萬噸,年均增長 2.25%;畜牧業快速發展,全縣規劃養殖場達l368個,肉蛋奶產量達8.07萬噸,比“十五”末增加22%;煙葉生產持續上升,煙葉種植面積達 3.72萬畝,種煙戶1483個;農業產業化經營力度加大,培育龍頭企業62家,建成優質農產品基地10處,農民專業合作社68家。
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預計“十一五”末,全縣民營企業達3308家,其中限額以上l44家。累計實施投資規模超過50萬元項目679個,總投資134.06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占全縣GDP比重由2005年的48%提高到目前的70.2%,為全縣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服務業發展步伐穩健。商貿、物流業空前繁榮,大張盛德美、周天百貨等大型連鎖店先后建成營業,萬村千鄉工程得到有效實施,形成了以城區為龍頭、鄉鎮為骨干、農村為基礎的消費經營網絡體系。金融、會計、法律、評估等新興服務業日趨繁榮。
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促使伊川綜合實力跨上新臺階。預計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222.73億元,比“十五”末增長92%,年均增長 16.4%;人均生產總值達30386元,比“十五”末增長91.5%,年均增長17.9%;全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達82.38億元,比“十五”末增長 131%,年均增長18.3%;五年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8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