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4日上午消息,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今年國際光伏市場會出現短期性產能過剩,但一流品牌需求將持續;“十二五”期間,歐洲市場組件需求增速將下降,北美和亞太市場將崛起;2014年...
1月4日上午消息,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今年國際光伏市場會出現短期性產能過剩,但一流品牌需求將持續;“十二五”期間,歐洲市場組件需求增速將下降,北美和亞太市場將崛起;2014年光伏行業兼并將規模化發生,十年內光伏企業將縮減至三五十家。 天合光能日前宣布未來三年將投資8億美元,實施“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6吉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
而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光伏市場的超預期火爆局面引發眾多企業扎堆上馬光伏產品項目,不僅英利、無錫尚德、晶澳、阿特斯等市場原有的光伏企業加大力度擴產,許多非光伏企業也“一擁而上”。例如,恒星科技、特變電工、錢江生化等公司此前先后披露太陽能硅片建設項目,而航天機電等公司則披露了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認為,今年光伏市場的需求將增加30%左右,但產能擴張的速度將大于需求增長的速度,短期性產能過剩肯定會出現。但他認為,一線品牌的需求將持續,二三線品牌,特別是尚未獲得認證的新企業將會受到壓制。
同時,他認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光伏企業將迎來整合變局,1000家光伏制造商的局面必然不會長遠存在,未來十年行業資源將整合。2011-2013年之間,將局部發生小規模的兼并重組;2014年光伏行業的兼并重組將規模性發生。預計2020年時包括所有環節在內,全球有影響力的光伏企業會縮減至30-50家,其中核心產品段的制造商大概10家左右。
從需求方面來看,他認為全球的光伏市場今年起會發生變化。今年歐洲市場的絕對需求量還會增加,但增速會下降。總體來看,2015年之前,歐洲仍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場的地位。
同時,光伏市場從歐洲向美國轉移已經成為趨勢,北美市場在未來5年間的規模占比將擴大到20-25%;亞太市場因為人口眾多、能源需求旺盛,市場規模占比將擴大到25-30%,2015年之后會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甚至可能到30%至50%之間。
以下為對話實錄:
今年光伏會出現短期性產能過剩
記者:天合光能今年的銷售額突破了100億人民幣,繼尚德、英利之后躋身“百億俱樂部”。據悉,天合馬上就有大動作,未來三年將投資8億美元,實施“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6吉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現在國內光伏企業幾乎都宣布擴大產能,有觀點認為今年光伏產能過剩,為什么天合還要擴大產能?
高紀凡:天合現有產能1.1吉瓦左右,計劃未來2-3年新建1.6吉瓦的產能。
去年光伏組件需求旺盛,因此產能投資迅猛。今年的光伏市場會因為歐洲市場(尤其是德國)政策變化而需求下降。總體來看,今年光伏市場的需求將增加30%左右,但產能擴張的速度將大于需求增長的速度,短期性產能過剩肯定會出現。
但光伏市場的競爭,不僅是產品價格的競爭,同時還是品牌、質量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在歐洲光伏組件供應商被分為一、二、三線品牌,在美國終端投資70%來自銀行的貸款,銀行將供貨商的信用分金銀銅鐵幾個等級。總體來看,未來幾年,一線品牌的需求將持續,二三線品牌,特別是尚未獲得認證的新企業將會受到壓制。
記者:國際公認的一線品牌有幾家?
高紀凡:躋身國際一線的中國品牌包括天合光能在內大約有3-5家,全球總共就十幾家。
一線品牌的要求包括:長期品質保證;銀行還看重財務透明度、持續發展能力和管理團隊的素質。
今年歐洲市場增速下降
記者:很多國內的光伏企業已經開始布局美國市場,天合光能有什么動作?
高紀凡:光伏市場從歐洲向美國轉移已經成為趨勢,美國市場在天合整個銷售份額中從去年的3%提高到了13%。2010年天合總計有1吉瓦左右的銷售量,美國市場銷售超過130兆瓦,大約占美國整個市場份額的13%,天合光能目前是美國前五位的組件供應商。我們對今年美國市場的增長,非常有信心。
記者:今年甚至未來5年,國際光伏市場的格局會不會發生變化?
高紀凡:今年歐洲市場的絕對需求量還會增加,但增速會下降。總體來看,歐洲市場雖然存在債務危機導致政策變化的壓力,但仍然會受減排目標的主導。2015年之前,歐洲仍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場的地位。
但2009年歐洲占全球90%市場的局面將改變,2010年的比例將下降到80%,2014-2015年之間,歐洲市場的占比將隨著美洲、亞太市場的崛起而下降到50%左右。
記者:北美市場和亞太市場未來的格局怎樣?
高紀凡:北美市場在未來5年間的規模占比將擴大到20-25%;亞太市場因為人口眾多、能源需求旺盛,市場規模占比將擴大到25-30%,2015年之后會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甚至可能到30%至50%之間。
記者:亞太市場未來的具體格局將如何?
高紀凡:亞太市場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前景都非常可觀。中國在2015年之前成為全球前三大的市場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實上,隨著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有條件成為第一大市場。到2020年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是毫無疑問的。
印度已經宣布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發展到20吉瓦的目標,現在印度光伏裝機幾乎為零,未來將以年平均2吉瓦的速度發展,需求會比較大。
此外,日本光伏市場也將在2012年復蘇,可能會采取類似歐洲的補貼政策,將成為全球重要的市場;泰國、澳大利亞以及中東的海灣六國作為新興市場將會興起,我參加坎昆會議時,覺得新興市場并不止這些國家,還有一些等待發掘。
建議荒漠電站電價定為1.2元/度
記者:您對中國國內市場的發展信心滿滿,但現在光伏業內普遍認為國內市場尚未啟動,對現行的政策也有異議。您怎么看?
高紀凡:2009年是中國光伏市場啟動的第一年,2010年和2011年以示范、試點項目打擊基礎,目前來看是按照原定計劃在推進的,2012年會有更大規模的發展。
試點、示范項目在推進過程中,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西部荒漠電站的招投標過程中,最好能夠改變目前招標中以最低價中標的局面,敦煌項目中標后拒絕供應組件就是因為中標價太低。我認為在光照1800小時左右的地區,電價應該定在1.2元/度比較合適,此后可以逐年遞減10%,直到2015年,光伏發電電價大概到0.7元/度,隨著常規電價的上漲,光伏發電就接近平價上網了。
記者:天合光能也做了很多國內的屋頂電站、金太陽的示范項目,在實際操作中,有沒有障礙?
高紀凡:項目并網方面有一些問題。按照國家規定,項目應該是低壓并網,自發自用為主,但至少在江蘇的電網企業要求必須高壓并網。這樣做,不僅浪費了投資,投資成本提高20%左右;也因為變高壓上傳和變低壓使用,損耗了電量。
記者:對中國光伏市場順利啟動,您有什么建議?
高紀凡:2012年之前,是磨合的階段,先將標準問題驗證清楚。建議制定一個合理的標桿電價或者合理的招標定價方案。希望光伏制造行業代表,以建設性的意見和行動來推動國內市場。
十年內光伏企業將縮減至三五十家
記者:在光伏市場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光伏企業的競爭格局會不會發生變化?
高紀凡:光伏行業是高度以能源價格決定的行業,1000家光伏制造商的局面必然不會長遠存在,未來十年行業資源將整合。
預計2020年時包括所有環節在內,全球有影響力的光伏企業也就30-50家,其中核心產品段的制造商也就10家左右。
2011-2013年之間,將局部發生小規模的兼并重組;2014年光伏行業的兼并重組將規模性發生。
記者:應對這樣的形勢,天合光能怎么做?
高紀凡:我們將加強全球整合能力的培養和建立。目前天合光能的產品主要銷往20多個國家,未來戰場將擴大到50幾個國家。
同時天合光能也面臨轉型,我們未來5年的定位不僅是全球領先的組件設備制造商,還要做優秀的系統集成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