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月1日起,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意大利將正式施行最新的太陽能補貼政策。至此,占據去全球光伏裝機量近7成的德國和意大利的政策調整“靴子”正式落地,這為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場增長奠定了確定性...
6月1日起,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意大利將正式施行最新的太陽能補貼政策。至此,占據去全球光伏裝機量近7成的德國和意大利的政策調整“靴子”正式落地,這為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場增長奠定了確定性增長基礎。
在當前主要需求國上限確定,光伏行業供給過剩,年初至今價格下跌的現實背景下,下半年光伏行業實際要面臨不同于以往的新規則。光伏行業的毛利率將整體下移,而以往大小廠商都有生存空間的局面必然出現分化,組件廠商面臨業績分化局面成為今年至未來幾年的大趨勢。
首先要談談全球光伏市場的需求情況,德國、意大利同比去年大幅增長已不現實,裝機量持平略增就是較為樂觀的判斷,而新增量主要寄望于美國、中國等潛力巨大的市場。
此次意大利政府發布的最新太陽能法規草案將為光伏補貼設限,每年補貼60—70億歐元,該補貼會一直持續到2016年年底,預計屆時裝機容量約為23GW,年均4GW,總體上市中性偏樂觀的看法。去年意大利裝機量在3GW左右,而此次政策調整,很有可能與去年持平。另外,全球第一大光伏消費國的德國市場從7月開始執行梯級下調電價政策,量價關系會制約總體裝機收益。實際上目前業內都期望潛力巨大的美國和中國能夠承擔起德、意政策推出的影響,國家發改委能源所人士預計,“今年中國努力一下的話,能有1GW裝機量。”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而美國各州政府政策的復雜性,短期內也很難看到確定性,今年總體保持比較謹慎偏客觀的20%左右的增長看似更為現實。
其次,需求增速的放緩,造成供求關系的的轉向,產業鏈毛利整體下行必將逐步向“制造業”看齊整。從本質上來看,各主要需求國減補政策的推出,不是要壓制光伏的應用,而是針對光伏產業鏈利潤過高而做出的自上而下的調整。今年初以來,除上游多晶硅以外,組件和電池片價格持續下跌,其中部分電池片價格已經在1美元/W的低位。
價格下跌主要還是由供需失衡關系引起,一方面產能在大漲,另外一面出貨量在同比減少。據市場調研公司IMS報告顯示,光伏組件的產能在2010年上漲了近70%,上半年產能就將達到35GW。同期今年1季度全球光伏組件第一季度出貨量下降了近10%。
盡管今年初以來價格持續下跌,但實際上目前光伏行業產業總體的毛利率水平并不算低,越上游領域利潤越豐厚,比如多晶硅環節毛利率總體在50%以上,最下游的組件廠商目前日子作為難過,大都依靠延伸產業鏈來拉平毛利水平。總體上,產業一體化的公司綜合毛利率大約在15-35%之間,各家根據產業鏈結構的不同而差異顯著。就以光伏行業利潤最高的多晶硅來看,隨著包括保利協鑫、瓦克等國際多家多晶硅大廠宣布擴產計劃,從明年開始到2015年,多晶硅的市場供應將持續大量增加,目前價格仍然堅挺的多晶硅價格,也將隨著市場需求增速的放緩及供給的增長而回歸合理的利潤區間水平。
最后,較為低速的市場增長及供應過剩的背景下,二、三線品牌廠商將逐漸退出市場競爭,行業洗牌將開始正式上演。2010年光伏市場供不應求,這給二線企業到來了生存空間,只要有貨就能賺錢,但今年需求端的市場增速降低,這種市場現象將不復存在。
盡管全球需求1季度是同比下降的,但我們從相關上市公司的1季報就能看出,一線廠商雖然有很多廠商未達到預期出貨量,但是同比仍然增幅很大,這種增長勢必擠占了小廠的市場份額。近日天合光能將1季度的出貨量由351MW下調至320-322MW,去年同期僅為192.6MW,增幅依然驚人,同時保持全年出貨量1.75-1.8GW目標,相較于2010年上漲了65%左右。這并非個案,包括天威英利、晶澳能源對全年的出貨量增長都自信滿滿得設定在增長50%以上。
往往整個市場格局的轉折點都是在市場突然變差的環境下,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光伏行業也必然面臨包括向風電行業想類似的整體利潤下滑、行業集中度提高的局面。從長遠看,這是讓光伏行業更有動力的降低成本、提高轉化效率,最終實現評價上網的必由之路。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