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上世紀默默無聞的邊境小縣到如今的國際石墨價格風向標之一;從對原礦進行簡單粗加工到精深加工、延長鏈條、實現鏈式增值——科學發展觀念促變局,在市、縣政府的規劃引導下,蘿北石墨完成漂亮...
從上世紀默默無聞的邊境小縣到如今的國際石墨價格風向標之一;從對原礦進行簡單粗加工到精深加工、延長鏈條、實現鏈式增值——科學發展觀念促變局,在市、縣政府的規劃引導下,蘿北石墨完成漂亮“轉身”——向不斷延伸的產業鏈要高效益,向研發和產銷高精尖系列產品跨越。以“十二五”這5年時間為一個單位,蘿北石墨產業發展從資源戰略到精深加工戰略,前進道路正在遠離廉價資源時代,向著打造“中國石墨城”乃至“國際新能源材料基地”闊步邁進。 蘿北縣雖是個地處偏遠的邊境縣,但在國際石墨市場卻大有名氣。目前,蘿北縣已探明石墨儲量6.36億噸,居亞洲首位;年選礦能力25萬噸,占全國35%;2010年生產石墨精粉28萬噸,占全國出口量的近50%,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石墨精粉生產基地。目前,蘿北縣云山石墨工業園區內共有石墨采選企業18戶,擁有石墨選礦生產線26條。2010年這里生產石墨礦石388萬噸、石墨精粉28萬噸,工業總產值6.46億元。但這其中,還有一組數字發人深思:2010蘿北生產石墨精粉占全國總產量(70萬噸)的40%,而工業總產值卻只占全國總產值(60億元)的10%。據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這里的企業大多數都從事著礦山開采,采出原礦石,進行簡單的粗加工而后銷售,長期徘徊在石墨產業鏈的最低端,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是蘿北石墨產業原始起步階段的真實寫照。
鶴崗市工信委技改科科長金杰表示,石墨礦石開采出來后,加工成石墨精粉,目前國際市場一噸價格為6000元左右。經深加工制成球形石墨,每噸價格為3萬元左右。若延長產業鏈生產高端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價格即可增到每噸30萬元。如果以不斷創新的高端技術附加在產品中獲取利潤,其收益將更可觀。
近年來,為改變石墨產業長期處于低水平、粗加工的狀況,市、縣堅持市場化運作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原則,重新整合市場,合理配置資源,開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推動蘿北石墨走出一條集約發展、健康發展之路:雞西市以蘿北縣云山石墨工業園區為孵化基地,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大集團大企業展開合作,打造石墨科技研發平臺,建設了“石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石墨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推出一批符合蘿北資源特點、適應市場需求、搶占行業制高點的新技術、新產品,推動石墨產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升級進程。伴隨著國際石墨開發熱潮帶來的發展機遇,蘿北良好的資源稟賦和各級政府的科學規劃與引導,使得這里的石墨成了“香餑餑”,大批戰略投資者紛紛進駐。中鐵資源、香港南海、深圳貝特瑞、山東新華錦等都是中國石墨深加工產業隊伍中走在最前端的企業。香港南海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于2007年并購了云山石墨工業園區內的5戶石墨粗加工企業,組建了蘿北南海石墨有限公司,形成了高、中、低碳系產品體系,成為全國石墨行業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山東新華錦集團整合了蘿北2戶石墨企業,將在“十二五”期內投資10億元建設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等為主要產品的石墨深加工企業;今年4月,中國寶安集團旗下的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石墨深加工產業園在鶴崗開工建設,這為鶴崗石墨產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又一個強大的助推力。該項目總投資15.4億元,2018年全部達產后,年產光譜純石墨、導電石墨、等靜壓石墨等高附加值產品約4萬噸,年銷售收入可達30億元、利稅6億元,屆時這里將成為集新能源材料、特種碳素材料、石墨深加工產品為一體的全球石墨生產基地。
蘿北石墨產業的結構一直在努力自我適應、自我調整。從最初單一粗加工,到如今引進國際知名企業、依靠技術創新獲取高附加值,既因市場步步緊逼,更是內力作用使然。蘿北縣委書記、縣長陶信順說,憑借現有的產業基礎條件,我們將把產業鏈再延伸,構建石墨精深加工一體化產業發展新模式,不再過度依賴資源,轉向有效整合與高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升級發展戰略,建成“中國石墨城”,為蘿北石墨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插上一雙有力的翅膀。
據悉,《鶴崗市石墨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描繪出的藍圖更加奪人眼目:2015年預計球形石墨生產能力達到5000噸,鋰離子電池生產能力5000萬塊,天然石墨電極的生產能力5萬噸,同時高純高碳石墨、可膨脹石墨、氟化石墨、石墨乳、鎂碳磚等形成規模生產,石墨深加工產業實現集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