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了今年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數據。數據顯示,1至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2%。
專家表示,開年以來經濟保持穩中有升勢頭,1至2月份我國生產、出口、制造業投資等指標均呈現相對強勁態勢,工業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各地積極創新消費場景,打造文娛旅游等新消費增長點。未來,要進一步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從投資、消費等方面多重發力,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工業生產回升向好 工業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從工業生產方面看,數據顯示,1至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比上年12月份加快了0.2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了同比增長,增長面為95.1%,比上年12月份擴大19.5個百分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1至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達到2022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顯示開年以來工業增長比較強勁。從幾項開工率高頻數據看,耐用品、化工品等生產較強,但地產基建產業鏈相對較弱。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王新表示,總體上看,1至2月份工業生產回升向好,工業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但工業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下階段,要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到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同時聚焦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工業新質生產力不斷加快形成。
市場銷售繼續恢復 服務消費較快增長
消費是增長的動力,近10年來,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數據顯示,1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07億元,同比增長5.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0437億元,增長5.5%。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當日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前兩個月,各地積極創新消費場景,打造文娛旅游等新消費增長點。尤其是春節期間,外出就餐、走親訪友、旅游出行、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更加活躍,服務消費持續升溫。
“1至2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了12.3%,快于商品零售額7.7個百分點。”劉愛華介紹說,其中,交通出行服務類增長31.4%,文體休閑服務類零售額增長13.0%。1至2月份,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2.5%。春節假期期間,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票房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2.1%和80.1%,國內出游人次、出游總花費分別增長34.3%和47.3%。
溫彬分析認為,從年初數據看,居民消費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居民消費意愿有所提振,1月末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至88.9%,為2023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元旦、春節期間居民國內出行和旅游收入恢復率持續上升。
關于未來消費趨勢,劉愛華表示,從消費空間看,服務消費穩步擴大,線上線下融合消費趨勢更加明顯,新型消費的快速發展為消費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后續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
數據顯示,1至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比上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9%。分領域看,1至2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3%,制造業投資增長9.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0%。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表示,1至2月份,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良好。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4%,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5.1%……與此同時,基礎設施等民生補短板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1至2月份,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同比增長25.3%,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增長19.0%,教育行業投資增長12.1%。
溫彬認為,1至2月份基建投資增速環比小幅放緩,除受春節假期及低溫雨雪天氣等季節性因素影響外,與地方債、城投債發行偏慢,以及收緊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等因素相關。
“不過,由于今年財政政策力度總體高于去年,后續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溫彬還分析,在制造業方面,1至2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10.0%,繼續高于整體增速。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推動下,制造業投資仍有望保持在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