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1年中國經濟的復雜性已經顯現。繼年初的“用工荒”現象之后,春夏之交缺電的現象,又在我國東中西部多個省市上演。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警,全國電力缺口保守估計將達3000萬千瓦,...
2011年中國經濟的復雜性已經顯現。繼年初的“用工荒”現象之后,春夏之交缺電的現象,又在我國東中西部多個省市上演。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警,全國電力缺口保守估計將達3000萬千瓦,堪稱近年來我國面臨的最大一次電荒,大部分地區夏季電力供應形勢將更為緊張。作為應對措施,國家發改委隨后上調了全國16個?。▍^、市)的上網電價,16個省平均上調上網電價約1.2分/千瓦時,但終端銷售電價此次暫不變,以避免對CPI產生沖擊。一般認為,國家此次上調電價對于緩解電廠部分成本壓力與電荒有一定作用,也將有效抑制高能耗企業的盲目生產。雖然電價已經上調,但可以肯定的是,電荒現象在短期內很難得到根治,而且對于此次電價上調也存在著不同看法,如有觀點提出調電價應對電荒實屬懶政思維,或認為解決電荒問題不能繞開壟斷等。因此,如何看待電價的上調對于確立未來電價的走勢與電力工業的發展,乃至宏觀經濟的增長,都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從理論上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提高產品的價格即是向廠商發出信號,使其增加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或是緩解現有的成本壓力,使其在保持一定利潤水平下,足以維持正常的生產。應該說,此次電價上調兼具兩方面的含義,而且后一點的寓意要偏重一些。之所以對電價上調存在不同意見,就因為目前的電力體制尚在改革之中,它并不是一個完全基于市場法則的體制,而是一個混合型體制,由此形成的電價也不是由市場決定的。
自2002年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啟動以來,電力體制改革堪稱一波三折。同一年煤炭價格實現了市場化。2003年7月,國務院出臺《電價改革方案》,雖然對電價實施了一系列的調整措施,但是對電價市場化的推動作用并不明顯。隨后,持續兩年的缺電延緩了改革的步伐。受2008年年初冰雪災害與電煤價格飆升的影響,電力改革進程再次推遲。迄今為止,電價體制改革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從電與煤的關系看,目前“市場煤”與“計劃電”的雙體制運行,已成為制約發電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方面。煤價上漲不能順暢傳導出去,導致電力行業經營狀況持續下滑,甚至陷入經營困難。這也是導致今年電荒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向發電企業的供煤還存在著“市場煤”與“合同煤”兩種形式,二者價格差距非常懸殊,更加劇了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從電力體制內部看,中國的電價構成分為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三部分。其中,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均處于政府的調控之中,輸配電價則是電網企業根據電力購銷差價核定的。前兩者因為由政府主導定價,故無法真實反映市場的供需情況,目前“市場煤、計劃電”的矛盾即是其后果;而輸配電價則是由電網內部核定,價格也不透明,無法通過價格傳導機制使電力上下游節約成本、強化管理。因此,應對此次電荒問題的難點就在于目前的電力體制還不是一個面向市場的體制,卻又采取了提價這種市場化的手段。因此,可以斷定其效率不是最優的,但還必須承認又是目前體制環境下可以操作的現實應急手段。如果不采取提價措施,則電荒現象勢必進一步惡化,但提價在現行體制下很可能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這也是提價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長期看,隨著資源和環境成本的上升,電價上漲難以避免,但解決電荒問題的正確策略還在于繼續深化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價格應該成為未來電力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漲價應當和改革同步進行,以漲價為契機加快改革的步伐。如果不推進改革,而只是漲價,電價機制沒理順,漲價便沒有了實質意義,而且會加重用戶的負擔。“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積極推進電價改革,推行大用戶電力直接交易和競價上網試點,完善輸配電價形成機制,改革銷售電價分類結構。積極推行居民用電的階梯價格制度?!睙o疑,“十二五”規劃為繼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與操作要點。可以預計,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因素在電價形成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電價會真正反映電力資源的稀缺程度,電力工業的運行效率也會不斷提高。電荒現象將逐步得以緩解。當然,由于電價改革的牽涉面太廣,鑒于以往的經驗,對改革的艱巨性與長期性也要有足夠的準備。比如,一直未理順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建立就非“一日之功”,因為煤炭、電力屬于不同行業,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考量,目前的市場化進程也不在同一個位置,兩者形成利益共同體來協調行動的難度較大。再比如,按照現在的改革方案,電網由國家控制經營的狀況是基本不會改變的。從電網的自然壟斷屬性及電力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看,這種制度安排有其合理的成分,但與此同時,也會帶來非市場化因素對經營效率的影響,國資委等有關部門也將面對復雜的監管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實施有效監管的難度無疑是挑戰性的,而且以現行體制框架運行的時間恐怕不會太短。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一五”末因節能減排受抑制的高耗能產業集中發力,重點地區行業的用電需求增長過快是近期用電量回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從整個經濟環境來考慮電荒問題,則應當抓好“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工作。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企業,一方面實行差別電價,并作為拉閘限電的重點,以此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對于仍在老路上運行的高耗能企業,各級政府部門應早出重拳、剛性降耗,下定決心關停并轉。與此同時,運用各種科技手段,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降低單位能源消耗強度。這才是克服電荒現象的“根本之道”。(作者單位: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