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短期將造成汽車供需大幅下跌,行業中長期邏輯不變。從產能看,短期疫情首先對東風系和日系等品牌將產生影響。消費者外出減少,短期抑制需求,消費及服務業短期受影響大,從業人員購買力下滑,或將推遲購車計劃,疫情結束后“延遲購買”或將有效彌補前期的銷量損失。疫情將提升公眾對公共交通的戒備心理,刺激首購需求。長周期看,國內多個省份千人保有量仍較低,有較大的需求潛力。
品牌格局調整,短期東風系及日系受影響最大。短期從區域看,湖北產能占比較大的車企如東風系等品牌受影響較大;從潛在購買者看,消費及服務業從業人員短期收入預期降低,可能導致其消費需求被抑制,短期內對自主品牌和尾部品牌的銷量影響更大。中期首購剛需釋放,利于一線自主品牌。疫情加速行業洗牌,中長期我們依然最為看好日系、德系及一線自主品牌份額提升。
客車行業探底復蘇時間延后、中短期現金流壓力加劇、洗牌加速,長期看好龍頭份額提升。疫情導致公眾對共同交通出行忌憚,這種心理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對客車業造成短期或中期負面影響,預計客車行業的探底復蘇時間較乘用車延后,疫情的持續會導致中小企業新能源補貼尚未收回情況下,現金流進一步吃緊,預計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龍頭集中,利好龍頭企業。龍頭份額提升的節奏會加快。
新能源汽車中長期增長邏輯不變。從總量來看,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產銷探底,二季度開始爬升回暖;中期由于湖北新能源銷量占比較小+下半年疫情大概率消除+政策托底的可能性加大+19年低基數帶來產銷大幅提升,2020年全年有望呈現前低后高的態勢;長期看由于雙積分政策引導+特斯拉國產化+歐洲政策扶持,增長的邏輯不變。預計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160-200萬輛,全球超過300萬輛;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700萬輛規模,滲透率提升至25%。從結構來看,消費端新增電動出租車和網約車的投放可能延后,但中長期影響有限;私人購車需求或將受疫情影響而實現更快增長,對應限購城市中高端電動車型的放量,非限購城市A0級以下通勤車型銷量占比的提升。企業端,短期內疫情嚴重地區銷量占比低+新零售模式轉型快+新車型迭代速度加快的企業有望提升市場份額,長期看產品力和品牌力依然是影響行業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投資建議:疫情短期大面積影響行業供給,但不改行業長期復蘇邏輯,疫情解除后或刺激消費者加速實施首次購車計劃;短期嚴峻形勢加重現金流壓力,給尾部企業雪上加霜,加速行業淘汰,行業格局優化提速。客車業探底復蘇時間延后,進一步惡化現金流,中小企業洗牌加速。我們重申2020年年度策略《冬尤在,尋存量王者》中的三大投資亮點:1)中期平臺期尋存量王者,龍頭時代來臨;2)汽車電動化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帶來的產業鏈機遇;3)順應整車發展趨勢,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的優質配件企業。整車推薦長城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關注吉利汽車;全球化進程中零部件企業具有重要機遇,推薦有技術實力和全球客戶的企業,如星宇股份、銀輪股份、中鼎股份、福耀玻璃、拓普集團;建議積極關注特斯拉/LG化學/寧德時代供應鏈企業的成長機會,強烈推薦寧德時代、當升科技、匯川技術,推薦宏發股份、杉杉股份、璞泰來、新宙邦、星源材質、臥龍電驅,關注三花智控、恩捷股份。
風險提示:1)疫情影響時間延長的風險:若疫情中短期內沒有辦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導致企業復工時間和消費者購買需求的延后,對汽車產業的復蘇造成負面影響。2)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達預期。放開股比的政策利好下,特斯拉等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外資電動車加速國產化進程,導致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丟失市場份額,利潤快速下降。3)自主車企高端化突破不及預期。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完全開放,競爭加劇,自主高端車型若未被市場認可,高端化受阻,將導致較大損失。4)主機廠年降壓力高于預期。整車廠年降壓力傳導至上游零部件企業,導致零部件企業產品毛利率降低,盈利能力下降。5)政策力度不及預期的風險:如果國內外政策對實現新能源汽車支持力度軟化或改變,導致政策出臺力度低于預期,將顯著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