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產能過剩,鋼鐵行業曾一度跌入深淵,但自2016年借助去產能打起翻身仗后,行業表現在2018年完全好轉并創出近10年佳績,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
“2018年中國鋼鐵行業的表現,是從金融危機以來10年中最好的一年。”在11月24日上午舉行的“第十四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暨蘭格鋼鐵網2018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黨委書記兼秘書長劉振江在開場即做了這樣的概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現在還未至年末,但劉振江對今年行業發展形勢的判斷不無道理,因為與歷史同期相比,2018年以來鋼鐵行業各項運行指標皆創佳績,且波動最小。
去產能助鋼鐵行業創10年佳績
“鋼產量有所增長,鋼材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企業效益進一步改善,行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處于一年比一年更穩中向好的狀態。”劉振江列舉稱。
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上旬全國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91.64萬噸,較10月下旬增長0.57%。11月上旬末,重點鋼企鋼材庫存量1222.88萬噸,較10月下旬末增長0.07%。
早前的11月10日,中鋼協副會長屈秀麗曾公開表示,全年粗鋼產量保持小幅增長態勢,預計超9億噸。四季度鋼鐵企業效益環比會下降,全年保持增長。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中,一位參會鋼鐵企業負責人說,效益好不好,看參會企業多不多最為直觀,“今年找個前排位置都難,幾年前大家又都舍不得出參會的路費。”
對于當前鋼鐵行業整體好轉的原因,在劉振江看來,“有(企業)經營觀念的轉變,但更多是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使得中國鋼鐵工業以嶄新的面貌面對未來。”
2016年初,國務院提出“十三五”期間共計劃壓減1~1.5億噸粗鋼產能。在此后的2016年、2017年,全國粗鋼產能累計壓減超1.2億噸,完成了上限目標任務的80%以上。
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計劃壓減粗鋼產能3000萬噸。從目前產能壓減情況看,鋼鐵產能壓減1.5億噸的目標將提前兩年完成。另外,長期擾亂市場秩序的1.4億噸地條鋼已在2017年全面出清。
“2016年,我們迅速扭轉了2015年難以為繼的局面,2016年、2017年連著打了兩年翻身仗,2018年又進一步向好。”劉振江總結稱。
今年前9個月,中鋼協會員企業利潤總額為2300億元,同比增長86.01%;銷售利潤率為7.5%,較上年同期提高2.88個百分點,鋼鐵行業盈利水平恢復到工業行業平均水平。
一位環渤海鋼鐵企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供給側改革改變了鋼鐵市場供應與需求的關系,供過于求的局面得到改善,鋼鐵價格也得到有力支撐。
11月21日,中鋼協發布報告指出,10月末,鋼鐵協會CSPI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121.72點,環比上升0.08點,升幅為0.07%;同比上升5.76點,升幅為4.97%。事實上,2017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就呈現逐級走高的趨勢。
CSPI中國鋼材價格指數 數據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2019年市場或將有大波動
中鋼協信息顯示,進入10月份以后,國內市場仍處于鋼材需求旺季,鋼鐵生產保持高水平,鋼材價格總體保持平穩。后期隨著天氣轉冷、需求強度減弱,鋼材價格將呈波動調整態勢。
“進入四季度以來,鋼鐵行業穩中有變,整體波動并不大,但第四季度和2019年會面臨更多挑戰。”面對臺下數百家鋼鐵及鋼貿企業代表,劉振江如是稱。
不過,相比于2018年的穩中向好,經歷供給側改革的鋼鐵行業,在2019年可能會因產量過剩引起市場的波動。
蘭格鋼鐵網資深專家、天津友發鋼管集團副總裁韓衛東表示,問題關鍵還在于行業自身,預計2019年需求會持平,如果產量增加太多,會引起市場波動。
韓衛東的依據是,2017年我國粗鋼產量8.32億噸,在地條鋼去年已經出清不會帶來增量的前提下,2018年我國粗鋼產量預計會首次突破9億噸整數關口。
與此同時,韓衛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鋼鐵企業之間的置換產能,會在今年年底、明年集中投產,勢必會帶來鋼鐵產量的繼續增加。
在蘭格鋼鐵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看來,鋼鐵企業之所以積極增產,在于噸鋼利潤水平豐厚,“一些鋼材品種每噸利潤已經達到千元,當然要抓緊有利時機擴大生產。”
事實上,提高產能利用率也是淘汰過剩產能的初衷之一。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8.1%,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按照工信部之前規劃,2020年粗鋼產能10億噸以下,產能利用率提高至80%,前10家鋼企產業集中度達到60%。
韓衛東分析稱,預計2019年國內鋼鐵需求將與2018年持平,但產量冒出來的這一塊,會打破平衡,市場大幅波動不可避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8年即將結束之際,韓衛東所擔心的鋼鐵市場波動已出現一些苗頭。蘭格鋼鐵數據顯示,進入11月,現貨市場加速下跌,鋼坯連續三周暴跌,本周三降至3400/噸整數關口,三周內累積跌幅高達360元/噸,較今年最高點4110元/噸已跌逾17%。
一位鋼貿企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鋼材終端需求不佳,鋼廠庫存持續累積,產量始終處于高位,預計市場價格的波動頻率也會較之前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