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光伏新政”后,市場對光伏行業的關注都落在了行業內大企業的身上。7月27日,光伏企業特變電工(600089,SH)、隆基股份(601012,SH)雙方的子公司簽訂協議,未來3年,隆基方面將向特變方面采購約9.1萬噸多晶硅料。據預測,該訂單的價值高達80.24億元。
市場方面,今年以來,多晶硅料價格持續下降,尤其在光伏新政后價格更是加速下滑。對于多晶硅料的未來行情,有行業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短期內或“難有起色”。
該筆訂單鎖量不鎖價
7月27日晚,特變電工和隆基股份均公告稱,特變電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01799,HK)等與隆基股份子公司銀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等簽署了《采購協議》。根據協議,隆基方面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向新特能源方面采購原生多晶硅料約9.1萬噸。據介紹,若按2018年7月第二周的多晶硅一級致密料均價8.81萬元/噸(含稅)測算,合同總金額預計約80.24億元(含稅)。
合作的兩方,特變電工主營輸變電業務、新能源業務等,其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硅、逆變器的生產與銷售;新特能源為特變電工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業務包含多晶硅生產等,2017年,新特能源多晶硅生產取得34.62億收入,占其總營收的30.32%。另一方隆基股份主要從事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需購買上游原材料多晶硅料以開展其自身業務。
作為國內主要光伏企業之一,隆基方面過去3年持續向新特方面采購多晶硅產品。
但進入2018年后,多晶硅料的價格持續走低,在減少行業補貼、限制產能規模“531光伏新政”頒布后,多晶硅料的價格更是加速下滑。市場數據顯示,5月11日當周,國內多晶硅一級致密料價格區間在12.5萬~13萬元/噸,但到7月第二周,多晶硅一級致密料均價相比已下降29.52%~32.23%。
對此次合作,一位新特能源內部人士7月29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9及2020年多晶硅料的價格現在還不好說,此次雙方簽的訂單主要還是隨行就市,是鎖量不鎖價的訂單。
據介紹,3年合同期內,隆基方面將按月進行訂單采購,訂單價格每月協商確定,合同總金額最終以實際采購數量和單價確定。特變電工表示,合同履行過程中,如遇行業政策調整、市場環境變化等不可預計或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合同無法如期或全部履行。
多晶硅料行業需“提質增效”
光伏行業前幾年高速增長。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光伏市場增長強勁,新增裝機容量102GW,其中亞太地區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占全球70%以上。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130.25GW。
由此,“531光伏新政”的發布,是國家相關部門意在優化行業的發展。
7月26日,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的“光伏行業2018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司處長王威偉表示,工信部近期將提升光伏規范條件,促進優勝劣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處長熊敏峰則指出,行業的發展應從重規模轉到提質增效上。
如何應對“531光伏新政”后需提質增效的要求,上述新特能源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此前預測到了多晶硅料的價格會下降,但時間比公司預計的提前了幾個月。據其透露,新特能源目前多晶硅方面的成本在行業內較為領先,因此近期雖多晶硅市場價格下降,公司還是有不錯的盈利。
新特能源2017年年報顯示,去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為43.9萬噸,其中中國產量為24萬噸,占全球產量的54.7%,連續第二年全球占比超過一半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