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煤焦企業如花園,鄉鎮村莊似公園,縣城亮麗功能全,青山碧水生態園”。這是最近到過沁源縣的人的共同感受。沁源縣十分注重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發展生態,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城...
“煤焦企業如花園,鄉鎮村莊似公園,縣城亮麗功能全,青山碧水生態園”。這是最近到過沁源縣的人的共同感受。沁源縣十分注重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發展生態,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城鄉、生態旅游,走出了一條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舉、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子,日前順利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生態示范區建設專家組的驗收。 沁源縣是個以煤、焦、鐵為支柱產業的縣份,2001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全面推進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城鄉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上,大力發展“山經濟、溝經濟、水經濟、林經濟和草經濟”,實行種、養、加一體化,有效地推廣了一批農業循環利用經濟模式。同時,大打全民綠化戰役,初步在全縣范圍形成了主林帶貫通、經濟林纏腰、農業田林護翼、小片林補充、園林村點綴、視野荒山風景林襯托的綠化新景觀。在生態工業建設上,堅持“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發展思路,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發展新型產業;按照治污減排的標準和要求,展開專項治理整頓。形成了“煤—洗精煤—焦化—余熱發電—棕剛玉冶煉—乙炔化工”“煤—洗精煤—煤矸石發電—粉煤灰建材”“煤—洗精煤—焦炭—化產品回收”三條循環產業鏈。在生態旅游建設上,重點開發了靈空山、沁河源頭、花坡亞高山草甸等自然景觀,并利用自然生態優勢,開辟了避暑游、農家樂、林海游。在生態城鄉建設上,先后投入近5億元資金,實施了60多項重點建設工程。使縣城在短短5年時間內,已發展成為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五縱十橫”的園林縣城。
辛勤汗水鑄輝煌,生態文明結碩果。該縣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率分別由原來的51.7%、70%提高到62%和90%;工業污染達標排放率達到90%;縣城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氣超過300天。不僅連續多年財政收入上升,成為全國縣域經濟提速最快的百強縣,而且被評為全國首批6個魅力名縣之一。11月15日,生態示范區建設又通過國家環保總局專家組的驗收,成為全國生態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