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盡管近期多項宏觀經濟指標有轉樂觀的跡象,但隨著前期各地限購限貸政策的政策出臺,效果在信貸上已經得到體現。這一點,在11月的宏觀預測中,被分析師反復提及。本次的宏觀月度調查給出的11...
盡管近期多項宏觀經濟指標有轉樂觀的跡象,但隨著前期各地限購限貸政策的政策出臺,效果在信貸上已經得到體現。這一點,在11月的宏觀預測中,被分析師反復提及。本次的宏觀月度調查給出的11月經濟走勢可能是這樣的:CPI微漲,生產價格繼續攀升;工業和固投持平于上月,信貸受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進一步收縮;工業品價格大幅上漲與經濟下行壓力并存。"經濟觀察報月度觀察"由《經濟觀察報》發起,每月進行一次。本次共有17家機構參與月度宏觀數據預測。
通脹溫和
17家機構給出的預測數據顯示,11月的CPI平均值為2.2%,PPI平均值為2.3%。分析師給出的理由是:CPI受豬肉價格帶動稍有回升,PPI在低基數和主要工業品價格加速走升之下擴大漲幅。
北大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蘇劍表示,受到食品價格小幅上漲的影響以及PPI同比增長率上升的支撐,CPI同比上漲率也將出現上升,預計11月CPI同比增速將為2.2%左右,高于10月0.1個百分點。"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走高致使未來生產要素普遍上漲的可能性增加,通貨膨脹率上行壓力加大。尤其是煤炭作為諸多工業品的主要生產投入品,其價格的上漲明顯拉動了PPI同比增速。"蘇劍表示,PPI同比增長率約為2.6%。
交通銀行(6.150, 0.25, 4.24%)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測,CPI同比增速小幅上升至2.2%,未來仍有小幅上漲可能。
招商證券(17.660, 0.00, 0.00%)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預測,煤炭采選業、黑色和有色礦采選業依然持續高速增長,原油價格此前的漲幅也會滯后反映在11月,預計四季度同比增速繼續上行。
與CPI、PPI一同上漲的,還有大宗商品價格的一路飆升。2016年以來,受供需結構變化和全球貨幣寬松等因素的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大幅反彈。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上行、PPI快速回升,進一步刺激工業企業利潤改善和生產擴張,下游房地產與汽車需求穩定,這將支持工業繼續回暖。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目前的通脹上行已經處于中后期,在2017年一季度通脹會見頂,之后通脹會重新回落。興業證券(8.120, 0.03, 0.37%)宏觀分析師王連慶也認為,經濟下行會對消費產生影響,零售增速或進一步放緩。
基建投資靠財政
12月 1日的公布的 PMI為51.7%,創下了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值。而本次的月度調查顯示,分析師對于固投的走勢存在分歧。
連平表示,從主要投資類別來看,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速出現觸底反彈現象,可能延續小幅上升;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有望升至7%左右;基建投資增速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在17%-19%。連平判斷,預計11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5%,持續保持小幅回升態勢。
鄧海清也認為,固定資產投資仍將繼續回升,2011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滑,到2016年8月增速見底,目前已經連續3個月回升,預計11月將進一步回暖,2017年GDP高于2016年6.7%的概率較高。
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則認為,地產銷售下滑,投資整體穩中有降,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8.2%,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
對于固投增長保持穩定的原因,分析師則基本一致: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改善幅度擴大。
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劉亞欣表示,基建投資的增長主要依靠財政支持。"11月固定資產投資資金到位同比增長14.6%,達到過去18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財政資金繼續高速增長,地方債和專項債的發行開始對投資項目資金到位發揮作用。"劉亞欣說。
不過,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臺,會讓明年房地產投資和開工出現下調,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減弱。
貨幣收緊?
"11月信貸可能較10月有一定程度的回落。"連平認為信貸回落的原因中重要的一個是前期防控樓市泡沫所做的限購限貸政策效應顯現,這導致居民中長期信貸很大可能出現較為顯著的回落。
汪濤還特別指出,房地產建設量回調不僅會拖累房地產投資,建材、工程機械、交通運輸等產品需求也會遭受沖擊,進而拖累工業和采礦業的生產和投資。
連平表示,雖近期部分宏觀經濟指標有所回暖,然而年末美國加息預期強烈,外匯占款持續承壓,加之當前貨幣政策相對穩健,年末M2可能很大程度上呈穩中有降的趨勢。
伍戈也認為11月的信貸和M2都會出現小幅回落,近期票據利率提升明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票據融資規模。
汪濤表示,2017年的貨幣政策會略有收緊,但不會大幅轉向,在穩增長上會更多依靠財政政策發力。
姜超的判斷則是,短期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貨幣政策都有收緊趨勢,到2017年第二季度以后隨著通脹回落,貨幣有再次寬松的機會。
12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1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8.9%。其中,出口1.32萬億元,同比增長5.9%;進口1.03萬億元,增長13%,增幅創逾兩年新高。
對于外需的超預期好轉,中銀國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朱啟兵表示,從9月開始歐美數據持續走好,但一直未在出口中體現,存在滯后效應。
連平認為也提醒,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加快,貶值預期與資本外流容易相互影響,預計11月外匯占款降幅依舊不小,12月人民幣匯率仍將繼續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