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中國環保節能事業而言,2013年其實是既尷尬又無奈的一年,由于多年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發展道路,生態環境最終以一種近乎裸露的直白向外界表達了它曾經受...
對中國環保節能事業而言,2013年其實是既尷尬又無奈的一年,由于多年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發展道路,生態環境最終以一種近乎裸露的直白向外界表達了它曾經受到的傷害和脆弱。從年初在我國華北地區集中爆發的強霧霾污染,到河北邯鄲地區受化學品泄漏被迫大面積停水;從震驚全國的湖南“鎘大米”事件,到1.6萬余頭死豬漂流黃浦江;從江蘇先進環保企業深陷“偷排危機”,到中石油、中石化兩大超大型央企因減排不達標遭受處罰,再到霧霾卷土重來并蔓延我國大部分地區……2013年,貫穿全年的各類環境污染事件四處開花,以至于2013中國年度漢字評選中,“霾”字得到了眾多網友的力挺,與 “房”、“夢”等一道高票入圍。所幸的是,一年來,隨著災害影響日益加深和波及領域日趨廣泛,節能與環保難題迅速進入中央決策層的視野,并被提升到“建設美麗中國”的歷史高度。在這一年,降低能源消耗、減輕環境壓力,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思路先后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黨的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得到突出和強化。“受頻頻出臺的環保政策刺激,2013年資本市場也熱情高漲,相比年初,A股環保類股票估值明顯提升。”采訪中,不少券商分析師大膽預測,隨著相關政策持續推進,2014年資金向細分領域流動集聚還將大概率加速,從而孕育出超越其他的行業景氣周期。
霧霾加劇治污難度
污染容易,治理難。就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期目標大多如期完成的同時,一份不及格的生態保護成績單卻明白無疑地揭示了我國節能環保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2013年1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了國務院關于“十二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實施進展順利,大多數達到或超過預期進度,但仍有4個節能環保方面的約束性指標實現進度滯后。
據報告發言人、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介紹,這4個指標均為節能環保方面的約束性指標,分別是能源消費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能源消費結構、氮氧化物排放量。而且,“按照在1996年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基礎上增設PM2.5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調整PM10、二氧化氮、鉛等濃度限值后的新標準,全國有60%左右的城市空氣質量不能達標。”
2013年1月的那場霧霾還讓人記憶猶新,其來勢洶洶,禍及全國30個省(區、市),當時多個城市PM2.5指數爆表,有些地區PM2.5數值還飆高到近5年來最高值。瘋狂的霧霾不僅導致肺部疾病高發,長春、沈陽、哈爾濱等地還因此而交通癱瘓。2013年12月,噩夢再次上演,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份的100余個大中型城市無一例外地“中招”,甚至連遠在西部的成都、西安也未能幸免,早早地拉響了空氣質量嚴重污染的預警警報。事實上,以細顆粒物、臭氧為特征的復合型污染物正成為我國大氣污染源的“家族新成員”,并呈現取代傳統煤煙型氣體擔當“江湖老大”的惡化趨勢。
一邊是PM2.5興風作浪,另一邊,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頑癥難除。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重點流域化學需氧量、總磷和總氮排入量居高不下,水資源安全受到威脅。此外,土壤污染也日益凸顯,產業發展對土壤污染的累積影響逐步顯現,局部地區比較嚴重,部分耕地土壤污染超標。
“2014年,受經濟增速超過預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較慢、能源結構優化調整進展不快、部分企業減排力度不夠等原因影響,人口增加、能源資源消耗和城市擴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還會進一步加大。”雪上加霜的環保勢頭讓徐紹史感到深深地擔憂。而從徐紹史的擔憂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徹底解除國內環境污染警報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政策力度加碼
環保節能涉及到政府、企業、百姓三方,單純的市場方式只能提高環保企業治污的積極性與決心,而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杜絕污染源,因此,要保證治理的有效性就必須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出發,既有高屋建瓴的綱領性文件來提供智力支持,同時還必須依靠專門的細分規劃有條不紊地逐一解決。
改革開放30余年來,中國經濟所取得的進步世界有目共睹,但時至今日,高耗能產業亦成為中國經濟再上臺階的攔路虎,這也凸顯出中國經濟轉型面臨困局。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確定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根據《決定》,我國將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按照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思路,環保產業發展方向提出了原則性的要求,強調誰污染,誰破壞,誰付費(不再是誰治理)的原則發展環保市場。同時,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服務第三方治理等。
緊隨其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2014年經濟工作六大主要任務,明確指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生態的工作力度、投資力度、政策力度,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加強源頭治理,把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這將加快各地對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同時加大對環境污染企業排放要求的提升。”業內人士表示,倘若將上述宏觀目標分解,那么今后5年我國主要有三項重點環保工作:一是以細顆粒物(PM2.5)防控為重點,深化大氣污染防治;二是以飲用水安全保障為重點,強化重點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三是以土壤污染治理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頂層設計萬事俱備,各項環保任務穩步推進便水到渠成。據上述人士介紹,為落實好這三項重點工作,相關部委也分別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清潔水行動計劃、土壤環境環保和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其中《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于2013年出臺,預計《清潔水行動計劃》、《農村環境整治行動計劃》有望在2014年一季度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