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報獨家獲悉,從10月份開始,光伏巨頭英利集團正在對內部架構進行26年來最大的一次調整。此次調整將按照“集團總部、省級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模式進行,并新...
本報獨家獲悉,從10月份開始,光伏巨頭英利集團正在對內部架構進行26年來最大的一次調整。此次調整將按照“集團總部、省級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模式進行,并新組建五大子集團,分別為光伏制造、電力開發、農業、房地產、物流及服務。
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告訴《經濟觀察報》,這次調整是為了順應公司的發展,目的是弱化集團管理職能,加強下級子公司的職能。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英利便逐漸對內部架構進行調整。按照苗連生的說法,此時光伏行業進入“寒冬”,企業應該多練“內功”。最近的一次大的調整是在一年前,英利集團在全國范圍內成立了四個大區,分別為南方大區、天津大區、北京大區和保定大區。大區管委會是最高的職能機構。
大調整
英利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光伏企業。
英利預計2013年的出貨量將在3.2~3.3GW之間,同比增長40%。
10月15日,英利集團總部對下屬各個子公司下發了“紅頭文件”,這些文件的主要內容便是要對內部架構再次進行一次大的調整。
苗連生說,在經過調整后,集團總公司這邊就“幾乎沒有東西了”,只有總裁辦、宣傳部之類的職能部門,以后集團的職能更多的是宏觀上的引導,以及宣傳和監督。
在調整前,英利集團總部是整個公司的“大腦”,涉及24個職能部門,從生產、財務、技術到銷售等都由總部進行管理。調整后,該總部的職能部門調整為16個,削減了8個。
此次調整最值得注意的是,英利集團將對旗下現有及擬注冊的超過130家子分公司采取劃撥的方式,新建五大子集團。
英利投資管理副總監李冬梅透露,今年2月份,英利集團率先組建了農業集團,10月份起陸續組建光伏制造集團、源盛地產集團、電力投資集團、物流與現代服務業集團。“以后,總部只管總體規劃,具體執行都由這五大集團安排部署產業投資、經營目標等。”苗連生說。
事實上,從今年4月開始,苗連生便帶隊考察了云南、廣西、廣東、陜西等省市,目的是為了在合適的省份組建省級公司,并提前圈地大力發展下游太陽能發電電站業務。
英利內部人士透露,目前英利已經在山東、新疆等省市成立了17家省級公司,更多的省級公司還在成立過程中。此次調整中,英利各個省級公司由電力開發公司負責成立,主要職責是電站項目開發。與此同時,省級公司將服務于其他四大集團。
“一直在變”
2009年以來,光伏行業陷入了全行業虧損。在苗連生看來,光伏寒冬給了英利練“內功”的機會,即利用產業不景氣的時間彌補公司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所累下的管理、研發、成本控制以及員工技能上的不足。
“記得是從2009年7月1日開始,公司就一直在變,比如說從工業地產變為商業地產。特別是2011年,整個一年只干了三件事:技術掃盲、企業文化和安全生產。”苗連生說。
英利最近的一次大的調整是在2012年。去年10月,英利撤銷各園區建設指揮部,成立大區管理委員會。據此,英利分別成立南方大區、天津大區、北京大區和保定大區。
此次調整的一個思路是,下放各大區的自主權,在各自所管分子公司的管理方式上,也采取放權、放手的方式。
這種自主權還體現在,以后各大區除了要執行總部的產業規劃外,還要做好本區的戰略發展規劃;此外,各大區所管分子公司總經理由集團統一任命,但副職由各大區決定,報總部備案。2013年被苗連生稱之為“變革年”。對英利來說,此前光靠賣光伏產品的格局將得到改變。苗連生透露,未來兩三年,下游電站投資業務將有希望超過光伏產品制造業務。
調整后,英利集團初步形成了以光伏主業為核心、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混業經營
苗連生在歷次的內部架構調整中,并不只是圍繞著光伏主營業務進行調整,而是希望以光伏業務為主,農業、房地產等非主營業務都能夠得到發展。
今年3月,馮洪杰被派駐西藏,成為西藏英利的總經理。此前,馮曾當了苗連生數年的秘書。
苗連生給馮洪杰的新任務是,除了在當地做好主營光伏業務外,還要努力發展邊境貿易,把光伏產品賣到尼泊爾等國家。與此同時,英利還將在西藏試著開展藏香豬的養殖業。
馮洪杰說,英利在西藏扎根發展的十年,公司一直沒怎么賺過錢,直到去年才開始贏利。此次作出這樣的業務調整,一方面是為了掙錢,另一方面也是順應集團公司的調整。
在新疆,英利擁有自己的光伏生產基地。以往,從內地運往新疆的車皮往往滿車去,空車回。在苗連生看來,這浪費了資源。“完全可以把新疆的特產,甚至中亞的好東西,拉回內地進行銷售,這樣就不會浪費運輸資源。”苗連生說。
實際上,英利集團在發展主業、布局光伏業務的同時,也會相應的對農業或房地產業進行相應的布局。“總之,越是與衣食住行相關的行業,越是穩定持久。”李東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