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顧輝研究員領銜的馬普伙伴小組項目“先進陶瓷界面與非晶結構”舉行終期匯報和評估會議。該伙伴小組國際學術咨詢委員會成員馬普金屬所所長Spat...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顧輝研究員領銜的馬普伙伴小組項目 “先進陶瓷界面與非晶結構”舉行終期匯報和評估會議。該伙伴小組國際學術咨詢委員會成員馬普金屬所所長Spatz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Yet-Ming Chiang教授、德國卡爾斯魯爾大學Hoffmann教授、上海硅酸鹽所所長羅宏杰研究員、郭景坤院士出席會議。發起該合作項目的馬普金屬所原所長M. Rühle教授和上海硅酸鹽所副所長陳立東研究員也受委員會的邀請參加會議。 Spatz和羅宏杰在會上分別致詞,顧輝研究員簡短回顧了伙伴小組的淵源及合作歷程,三位青年組員王賢浩、邢娟娟和胡劍峰簡要匯報了在織構化鎢青銅、鈦酸鍶鋇晶界和碳化硅核殼結構方面的研究成果。隨后,顧輝作了“硅基陶瓷微結構演化的微化學過程”的報告,結合碳化硅、硅鋁氧氮、硅硼碳氮非晶制備過程中界面機理的分析,闡述了小組的主要學術理念和創新思想,提出了進一步發展和合作的思路。
學術委員會專家對伙伴小組取得的學術成果、發表的學術論文、開展的學術交流表示滿意,并對小組研究方向的凝練和擴展、基礎與應用研究的平衡、所內合作的開展及設備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專家們希望兩所之間既久遠又具特色的合作能夠在今后5年進一步發展,并逐漸發展成新的團隊形式,向前沿和應用目標延展和深化。
該馬普伙伴小組于2002年2月得到馬普學會的認可,2003年4月在上海分院舉行了授牌儀式。小組運行期間多次派遣研究生赴德國進行合作研究,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共同發表了不少文章。顧輝研究員作為觀察員也多次受邀參與馬普所主導的系列國際陶瓷基礎研究重大項目(NANOAM、INCEMS)的定期學術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