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2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傳來消息,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光伏業的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最快明年推出;而與此同時,商務部也正在抓緊制定推進光伏業援外力度的新政,其將主要針對非洲40多個國家,帶動中國企業走出去。
11月9日,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組織申報金太陽和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通知”,明確了相關補助標準。如今看來,這似乎是管理層針對中國光伏業打出的第二套“救市”組合拳。
不過,在系列新政釋放空前利好的同時,其在產業層面的效力至今尚未充分顯現。11月14日,Wind太陽能發電指數于盤中創出近期新低627.59點,所幸的是,該指數最終收復失地,報收于634.26點。
對于這一“慢熱”現象,幾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雖然國家不斷出臺扶持政策,但由于我國光伏產能超過全球50%,嚴重的產能過剩仍無法被國內市場消納。
新政效力尚未顯現
始于今年7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十二五”規劃由15GW上調到21GW,特別是增加了分布式發電系統建成10GW的規模,集中式光伏發電的規模適當壓縮,另外明確了“十二五”光熱發電建設規模1GW。
此后,光伏利好性新政頻頻曝光,特別是如國家能源局9月發布《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國家電網10月下旬發布“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的相關意見”、 國開行圈定“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業,從授信政策上,給予適度支持等系列新政普遍被業界視為重大利好。
但即便如此,從今年三季度國內多晶硅到組件的價格走勢來看,其價格的下跌幅度遠遠超過了因技術進步或其他生存成本下降的幅度。
更為關鍵的是,據Wind資訊統計,前三季度,光伏板塊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下降2.52%,雖然這一數據較半年報時的降幅3.53%有所收窄,但卻沒能充分展現利好新政的效能。此外,由于產品價格下跌,前三季度行業整體毛利率為15.33%,較半年報下降0.31%,較2011年下降2.16%。
對此,Wind報告指出,光伏行業的資產狀況還處于惡化的通道中,并沒有看到行業景氣度扭轉的證明。
第二套組合拳更具威力
或許正因為此,管理層才有必要打出第二套“救市”組合拳。
對于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光伏業的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一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分會秘書長孫廣彬表示,“這是強制提高企業技術質量的有力保障,通過推行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減少出口企業數量,提高企業準入門檻。同時,國外進入中國的產品也必須通過中國的強制認證檢測”。
毫無疑問,執行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必須基于成立國家級的認證中心和建立國家標準。而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未來,進入中國市場的光伏產品必須達到中國制定的光伏標準。此外,該標準也將為中國光伏產品援外、出口做足準備”,上述接受《證券日報》采訪的業界人士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根據媒體有關報道,目前,幾項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相關技術規定企業標準已經送審,光伏發電接入配電網的國家標準也已報送國家標準委員會。如此看來,商務部著力于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政基礎已經夯實,該舉措更是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贊許,上述業界人士表示,“如果真是這樣,這將為中國光伏業提供一個突圍的重大機遇,也為開拓其它新興市場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