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產業集群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國際競爭愈發激烈。目前,五金產業正處于進一步高端化、國際化、精細化發展進程中。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競爭必將從傳統的價格、成本要素競爭轉向品牌、技術、營銷要素的競爭。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社會,不僅產品需要品牌,企業需要品牌,就是一個城市,一個縣也需要品 牌。產品的品牌表明產品獨特的性能和質量,區域品牌則表明區域的產業優勢和產品特點。正如品牌影響力大的產品能獲得更多的消費者一樣,品牌影響力大的區域 能吸引更多的經銷店、供應商、投資者以及各類人才。
“最近,我市獲得"中國五金之都"這塊金字招牌,它具有排他性,是全國唯一的,又涵蓋五金的方方面面,不同于其他單一行業的品牌。這塊牌子的獲得,對我市五金產業美譽度的提升將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市質監局黨委書記、局長楊可忠說。
而在這之前,我市已連續獲得了“中國五金商標品牌基地”、“五金名城”、“中國門都”、 “中國休閑運動車之都”、“永康五金浙江區域品牌”、“中國口杯之都”、“中國家居清潔工具之都”等稱號,今年又獲得了“中國電動工具之都”的稱號。這一 些都為叫響“永康五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鎮街區到企業給力政策力促品牌建設
縱觀國內五金產業,大多數區域處于“制造加工”階段具備較高的生產加工能力,但在產業鏈高端 環節,如設計、研發、品牌、營銷等方面的滯后現象仍較為明顯;特別突出的是產品品牌附加值較低,尤其表現在國際市場上呈現“有品無牌”現象,在國內市場上 呈現“低端競爭”現象,致使五金產業處于兩難的“尷尬”境界。如何提高產品品牌,提升企業品牌,進而創建區域國際品牌,搶占產業制高點,已經成為五金產業 健康發展、工業生產制造能力持續提升不容回避的問題。
鑒于此,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視品牌建設,把品牌建設工作列入對各鎮(街、區)的綜合評價里,在《永康市人民政府關于下發2012年度永康市鎮(街、區)工業經濟責任制雙考核辦法的通知》中明文規定,在該鎮(街、區)轄區內企業獲得國家級區域品牌、中國馳名商標、出口名牌等國家級品牌稱號的,每新增1家企業,該鎮(街、區)的綜合評價就可附加2分;省級區域品牌、省名牌產品、著名省標等省級品牌稱號每新增1家附加0.5分。
在《關于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里,特設了鼓勵創優創牌一項獎勵促進品牌培育,對首次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不含司法程序認定),浙江省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知名商號的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100萬元、20萬元獎勵。
而獲得出口品牌商標的也有細分的獎勵,對獲得浙江省出口名牌的每個品牌一次性獎勵人民幣10萬元;收購境外國際知名品牌的,經工商行政部門認定,按每個品牌收購額的50%獎勵,最高不超過人民幣50萬元。
企業境外注冊商標的,每件最高獎勵人民幣1萬元,按馬德里協定辦理注冊且一次性五個國家(地區)以上的,每件最高獎勵人民幣5萬元。
“浪潮經濟”轉向“品牌經濟”產業集群品牌效應顯現
進入21世 紀以來,永武縉地區逐步從“浪潮經濟”向“質量經濟”、“品牌經濟”轉變。在這一階段,企業充分認識到品牌在發展中的作用,從而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利潤目 標,而是轉向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戰略,構建企業長期發展的競爭優勢。這期間注冊商標數量迅速增長,區域品牌影響力逐步提升。2006年,我市被列為浙江省名牌培育試點縣(市)。同年,“超人”、“鷹鵬”、“四方”3只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四方牌手扶拖拉機等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
慢慢地,品牌創建工作也開始逐漸由最初的產品品牌向企業品牌打造、區域品牌塑造的階段轉變。而隨著注冊商標數量的持續攀升,以“永康五金”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品牌效應開始顯現。到2011年,我市已擁有“超人”、“四方”、“王力”、“哈爾斯”、“道明”等59個中國馳名商標;“眾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精美鋁業有限公司”、“星月集團”等99家企業的浙江省著名商標;“超人牌電動剃須刀”、“四方牌手扶拖拉機”、“博大牌電動工具”等6個中國名牌產品;“宏遠牌數控機床”、“UE牌小型電機”、“霸王牌衡器”等68個浙江省名牌產品;“安德Ardr”、“三鋒SAFUN”、“圣鴻”、“南龍”、“飛神FEISHEN”等24個浙江出口名牌。
而截至2012年,我市已擁有11個全國性區域名片和省級著名商標55個,省級名牌產品48個,出口名牌14個。同時,企業開始改變粗放型增長方式,追求技術創新和品牌效應,產業集群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