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河南經濟在過去的發展中,依靠四大優勢傳統產業取得了高速的發展,例如,曾經輝煌的紡織產業,但是,當新一輪產業開始崛起之時,產業的結構性矛盾便開始凸顯。曾經的產業發展的“山頭”,在新形勢下,可能變為“山坳”。
為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山頭”,河南省政府昨日出臺了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指出,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將成為我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是,有評論人士認為,在政府規劃主導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應警惕其發展中的開新車走老路現象。
現狀
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基礎和優勢
提起河南的優勢產業,似乎很多人都會想到紡織、煤炭、有色金屬、鋼鐵等,這些傳統的產業在河南過去經濟發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中,傳統產業的發展弊端不斷凸顯,要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就需要發展新興產業。
據了解,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河南省具有較好的基礎和優勢。比如,目前河南省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多晶硅、太陽能光伏產品、血液制品、抗生素原料藥、生物能源和超硬材料生產基地,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在今年上半年也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長。
但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發達省份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比如,產業規模小,2010年全省高技術產業規模僅占全國的1.8%,僅相當于廣東省的6.6%、江蘇省的8.4%;創新能力較弱,2010年全省發明專利授權量1498件,占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的1.88%,僅為廣東省的1/10。
目標
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突破12000億
“十二五”期間,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的階段。為此,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年均增長2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2000億元,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7%以上。力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生物、新材料產業分別超過200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產業分別超過1000億元。
規劃指出,到2020年,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在15%左右,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地位進一步提升。
規劃指出,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依托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園區30個左右。重點培育發展一批特色鮮明、鏈條完善、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此,規劃中提到,未來三年,我省要著力打造12類重點產業集群。其中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重點培育智能手機、新型顯示、半導體照明、網絡終端四大特色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亮點
產業規劃契合了河南產業發展的實際
對于河南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李政新認為,河南省出臺這樣一個規劃意義很大。長期以來,河南的產業結構以傳統產業為主,包括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紡織。但是,單靠傳統產業不行,還要靠新興產業。他說,就像打仗,要搶占山頭,才能壓住對方打,在山坳里,只能是被打的局面。
他認為,這個規劃契合了河南產業發展的實際,從這些產業的選擇上來看,大都是河南的優勢產業,特別是新材料,在全國的地位是相當突出的,有很好的科研以及企業支撐,另外,生物和電子信息產業河南也有較好的發展基礎。
觀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應避免開新車走老路
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速超預期回落,歐債危機高危復雜等巨大的內外不確定性下,提出七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既具有“穩增長”的現實意義,又帶有前景式戰略考量。
然而,一位評論人士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出爐,并不足以消除人們對經濟開新車走老路的擔憂,尤其是在目前內外需萎靡,傳統鋼筋水泥式投資乏力的當下,各級政府很可能借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之名,行積極投資的鋼筋水泥工程之實,難以擺脫后發劣勢。
他認為,鑒于經濟績效主導官員的政績考核和升遷,當前各地政府有強烈的投資沖動。不過,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將屬于國際市場的競爭性行業,是市場驅動型而非政策拉動型領域,這意味著要在這些行業實行突破性發展,急需的是良性市場秩序下的市場競爭自由。而優惠政策只是一個重要激勵因素,并非決定因素。
由此可見,當前要避免開新車走老路,急需重塑政府與市場的行權邊界,避免公權過度干預新興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活市場內生競爭和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