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德、萬興等企業分別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泰來鑄鋁項目成功引進泰山學者、省級創新團隊;九羊、匯金、固德、銀河、科虹等企業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如今,人才能量在萊城區日益凸顯,呈現出了百“才”齊放、百“企”爭鳴的新局面,“人才戰略”這一杠桿,正撬動全區經濟跨越崛起。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6月份,萊城區103個大項目中,奔速電梯、泰來鑄鋁、銅銦鎵硒太陽電池、高性能碳化硅等42個高新技術及新興產業項目,總投資284億元,分別占總數的41%和44%,高層人才為企業注入了強勁發展核力。截至目前,萊城區共引進各類人才982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37人。分別與中國工程院、中國農科院、清華大學、江南大學等4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
吸引留住人才政策是關鍵。萊城區不斷加大“納才引智”力度,為高層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業和生活環境,從細節上消除其后顧之憂,確保留住人才,提高萊城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出臺的《萊城區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規定》中,萊城區重點實施“115人才引進工程”,即利用5年時間,引進扶持各類符合自我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10名,博士研究生100名,碩士研究生及“211”、“985”等高校畢業生500名。《規定》明確了對引進的高層人才可享受100-300萬元創業啟動扶持資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研發場所、稅收減免、立項扶持、融資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事業單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列入后備干部隊伍加強考核管理,優先提拔使用。區里統一建設專家公寓樓免費使用,服務期滿后獎勵給個人,并發放月度生活補貼:根據人才分類,最高可享受200平方米的住房和每月2萬元的生活補貼。同時妥善安置引進高層次人才隨遷配偶及子女,并享受用人單位的其他各項待遇。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股”。把人才投入作為戰略性投資、效益最大的投資,萊城區不斷健全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設立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為人才引進、培養和重大人才項目等提供資金保障。針對省級學科及技術領域帶頭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博士研究生或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分別給予一次性安家補助10萬元、5萬元的獎勵,在萊城區工作期間獲得省級科技獎勵并取得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獎勵20萬元。實施科學技術進步獎評選活動,重獎在項目研發、創新平臺、科技成果、發明創造等方面貢獻突出的企業和人才,去年以來,共評選出27項科學技術進步獎,90余名科技人才受到了表彰獎勵。目前全區60%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分別與中國工程院、中國農科院、清華大學、江南大學等4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而穩固的技術合作關系,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50多項。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66項,科技活動人員達4000人。
高層人才提速產業集群。一名海歸帶起百億產業。泰來鑄鋁項目的投資人張炳榮作為榮獲“泰山學者”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的萊蕪第一人,他舍棄多年在意大利菲亞特總部努力打拼的大好前景,還有奇瑞總部高薪聘請的職位,攜自己的科研成果選擇了到萊城區創業。“選擇到萊城區創業發展,是因為這里的黨政部門高度重視人才的開發利用,既有優惠完善的投資政策,還有汽車零部件加工業的快速興起,讓我具備了一系列可靠的創業條件。”隨張炳榮引進到萊城工業區的是一大批人才研發團隊,他將帶領這支科研隊伍培育打造汽車零部件加工業的人才高地,為汽車發動機生產鋁合金零部件的同時,還研發和制造鑄造模具和鑄造設備,項目總投資達8億元人民幣,達產后年銷售收入12億人民幣。“追隨”張炳榮從濟南落戶萊蕪的錦爾泰公司,三年內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二期擴建達到20個億。董事長張慶成說,國內鋁合金鑄件產業才剛剛起步,全國一萬億元的市場,一個企業產值做到100億元也不算大。錦爾泰公司雖在建設之中,但已有了大量的訂單,其中包括出口寶馬轎車的鋁合金水泵蓋、出口三菱的汽車水泵以及來自美國水星、德國奔馳的訂單。有張炳榮以及其他骨干企業的支撐,萊蕪汽車零部件加工基礎煥發出勃勃生機,未來5年內可創造出過百億元的產值。
高端人才成為企業轉型升級“智慧寶藏”。盛德泰公司與江南大學簽署了技術合作協議,設立了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及博士后流動工作站,成立了重點實驗室,研發出姜飲料、姜味休閑食品等12個系列產品,其中3個產品系列和工藝填補國內空白。萬興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建立了萬興重點實驗室,有關專家定期到企業進行科研攻關,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科研實力。九羊集團高度重視科研創新,投資20億元實現了優特鋼項目、中寬帶鋼項目及TRT發電項目優化升級。固德化工積極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自2009年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以來,累計開發新產品30多個,蒽油加氫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實現了產值利潤逐年翻番。匯金公司加大與山大等高等院校合作力度,通過“柔性引才”的方式,形成了一名博士生導師領銜,兩名博士、四名碩士、七名本科生輔佐的技術研發團隊,聯合成功研發了碳化硅陶瓷項目,現已開發出4大系列、10余種碳化硅陶瓷新產品,其中包括兩項發明專利和兩項實用新型。公司預計2016年產能將達到2000噸,年產值3.5億元、利稅1.2億元,建成國內碳化硅陶瓷無論產量還是質量均領先的高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