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白鴿’磨料嗎” ?
“‘白鴿’磨料不早就停產了” ?
每當提到“白鴿”磨料這個著名的品牌,不管是業內還是業外人士,第一反映就是發出上述反問,好像別人怎么如此孤陋寡聞!其實,了解實情的人知道,“白鴿”磨料不僅沒有“早就停產”,而且一直在正常經營,依舊保持著優良的品質,依舊供不應求。

近日,中國磨料磨具網記者深入白鴿集團磨料營銷中心,近距離探訪了“白鴿”磨料的大本營,與該中心的總經理趙干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作為世界馳名商標,“白鴿”磨料曾經行銷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歷經半個世紀而不衰,為國家和行業企業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和效益。
然而,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企業遭遇了嚴重的困難和挫折,“白鴿”磨料首當其沖。2003年,國內首家引進的10000KVA大功率傾倒式剛玉冶煉爐面臨著停產下馬的境地。
在這危難之際,一向勤勉低調的趙干生挺身而出。
這位畢業于太原重型機械學院(現太原科技大學)的山西學子,于1985年被分配到第二砂輪廠剛玉冶煉車間工作,從技術員開始,一干就是20多 年,先后擔任了分公司的副經理、經理、直至集團公司磨料營銷中心總經理,與白鴿磨料打了半輩子交道,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也見證了“白鴿”的輝 煌。也許是太過投入,也許是心有不甘,因而在不少白鴿精英紛紛跳槽下海、另辟蹊徑的背景下,趙干生毅然選擇了留下來。
等待他的是大爐停運、資金奇缺,人心浮動。他深知,眼下他手里最大的資本就是這些掌握著技術、富有經驗、訓練有素的職工了。為了留住這寶貴的 財富,他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找出路,進行生產自救。他組織職工利用制粒生產線進行來料加工生產,對庫存積壓品進行深加工籌集資金,賒購剛玉大塊啟動生 產,實在沒事,就是讓職工過來打掃衛生,他也絕不放假停工。因為放假就意味著人才的流失、停業就意味著放棄。在他的執著和誠意的感召下,骨干們思走的心慢 慢地穩定下來,分公司生產、技術、管理和銷售等各方面的人才幾乎全部保留了下來,為“白鴿”的浴火重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7月,鄭州市出臺了峰谷用電制度。得到這個消息,他立即做出了利用后半夜低價位電力恢復剛玉大爐冶煉的決定。他組織職工用半個月的時間檢修設備,改造輔助設備,做大爐啟動的準備工作。專業出身的他,更是身體力行,與工人們一起吃住在車間,沒日沒夜地干。
2003年8月10日,停止運行半年多的國內最大的剛玉冶煉爐重新啟動,一次點火成功。爐堂內熊熊的弧光映照著工人們喜悅的臉龐,也點燃了他們心中的希望。工人們避免了下崗失業的痛苦,“白鴿牌”磨料也在他們的努力下得以承繼和延續!
“白鴿”磨料之所以為世人矚目,在于她近半個世紀超強穩定和優良的品質。因此,無論生產條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市場走向如何變換,趙干生及其 團隊對產品質量的保持和追求卻是堅定不移、不打任何折扣的。他們秉承企業近50年積淀的剛玉冶煉素養,“固執”地遵守著ISO9000質量體系標準,使 “白鴿”牌棕剛玉依然保持著固有的優良品質,保證了“白鴿”尊貴的“血統”。
高端品牌從來不乏癡心的“粉絲”。大爐重啟以來,“白鴿”牌棕剛玉磨料始終產量穩定、質量穩定。雖然價位不俗,但依然供不應求。“別人要10 噸,我們只能滿足人家2、3噸。有時候客戶還會找到集團公司的老總說情求貨”趙總笑著說。由于先天的節能環保措施到位,因此不管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 機還是近兩年國家推行的節能減排政策,都沒有影響“白鴿”的正常運營。
作為國有企業內的先行者,他率先在“體制內”引入私營經濟模式,打破國有企業的舊框框,大膽地進行管理創新。在分公司實行干部逐級聘任制;將 用人、分配權下放到車間、班組;推行計件工資制度;對工人實行一專多能技能制度。多項制度的推行,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徹底改變了原有機制下的種種 弊端,使分公司從運營機制上真正與市場經濟實施了對接。
在經營中,他總是敏銳地捕捉市場需求的動向,用戶需要什么,他就努力開發生產什么。他說:產品的差異化多樣性是磨料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他們先后開發了涂附磨具用鍍衣磨料;鍛燒磨料;耐火材料用砂等,從而徹底告別了只靠一種磨料包打天下的計劃經濟模式。
為表彰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2003年和2004年,河南省和鄭州市兩級人民政府分別授予他鄭州市勞動模范和河南省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談到目前國內磨料市場狀況,趙總不無遺憾地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磨料制造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隨著量的增加,行業的整體水平沒有明顯的進
步,基本上還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大家都在拼命地上量做大,沒有人重視、也沒有人愿意投入磨料的基礎研究。隨著人才的流失,目前白鴿也沒有能力重啟這項工
程。對于一個行業來講,這是非常致命的,也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他說,從200 1年以來,在集團公司的主導下,他們一直在尋求剛玉大爐的異地遷建,但都因種種原因而擱淺。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嚴重地影響了自身的發展。許多要做、該做的事情都擱置了。他不無遺憾地說:早知道要持續這么多年,我們可以做多少事呀!
目前,他們依然在做這種努力,我們祝愿他們早日心想事成!
記者后記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個人的能力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是某個人的一點執著和堅持,卻有可能在其中留下極具意義的浪花和痕跡。 “白鴿”做為世界馳名商標,首先是因為“白鴿”磨料享譽世界。放棄一個品牌不過幾個人、一個會議的功夫,而打造一個馳名中外的著名品牌卻需要幾十年、幾代 人的努力!在此意義上,趙干生及其團隊功不可沒!“白鴿”有幸,她遇到了珍惜、珍愛她的知音;趙干生及其團隊有幸,他們保護和延續了一個世界頂級磨料磨具 品牌。愿“白鴿”在他們的傾心愛惜下得到休養生息;愿“白鴿”在他們的堅持下逐漸強壯;愿“白鴿”在他們的努力下羽翼更加豐滿,飛得更高、更遠!